[实用新型]燃烧煤粉的立式热烟气发生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3658.7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10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佟义英;阎维平;李春启;付志新;宋学平;孙占秀;李玉章;代东;邢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F28D7/0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立式 烟气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烟气发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煤粉的立式热烟气发生炉,该热烟气发生炉通常用于产生热烟气以干燥物料,例如低阶煤等。
背景技术
物料干燥是化工、矿业、冶金等众多工业领域中普遍采用的工艺过程,通常采用热流体作为加热干燥介质,例如热烟气或热空气。目前,在相关工艺过程中产生高温气体加热干燥介质的热源基本是采用气体燃烧或液体燃烧的燃烧热量。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由于资源短缺而且价格昂贵,热流体产生成本较高。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量,因此,多采用燃煤热烟气发生装置产生用于物料干燥的热烟气,例如使用火床炉或流化床直接燃烧原煤。但是直接燃烧原煤的燃烧过程中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和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较大,而且不易控制。因此也有采用燃煤粉的热烟气发生炉,即是将符合尺寸的很细的煤粉随燃烧空气经过煤粉燃烧器送入燃烧室,在悬浮状态下燃烧,可以增加煤粉颗粒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强化燃烧。这种燃烧使得炉内温度较高,燃烧充分,燃烧效率较高。但是,当使用煤粉作为燃料时,现有的燃煤粉热烟气发生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夹带煤粉气流直接采用冷空气助燃,这对于挥发分含量比较低的不容易着火的燃料来说,容易造成着火困难、燃烧不稳定及燃烧效率下降,甚至在煤粉燃烧过程中需要投油稳燃,造成热烟气发生炉运行成本升高;
(2)使用外来热源预热助燃空气,增加了热烟气发生炉的运行成本;
(3)直接采用冷空气作为热烟气调温风,排烟损失大,大大降低了热烟气发生炉的热效率,同时,燃料消耗量增加;
(4)采用冷空气作为热烟气调温风,会提高烟气中的氧含量,对于干燥热稳定性差,易自燃或对氧气成分较敏感的物料时,存在安全隐患;
(5)这种燃煤粉热风炉多为近似绝热炉膛,普遍存在严重的结渣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燃烧煤粉的立式热烟气发生炉,其中煤粉与气流的混合物在炉内能迅速着火,且燃烧稳定而高效。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煤粉的立式热烟气发生炉,包括用于煤粉进入炉内燃烧的至少一个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热烟气发生炉产生的热烟气加热助燃空气的至少一个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包括助燃空气入口和助燃空气出口,从助燃空气出口出来的助燃空气通过所述煤粉燃烧器进入烟气发生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还包括用于沉积飞灰的灰斗和设置在烟气发生炉的炉底排渣口。空气预热器设有压缩空气吹灰装置,使之避免影响热交换效率。
此外,还设置多个烟气喷口,用于接纳从干燥器排出的至少一部分烟气返回到所述热烟气发生炉。这些烟气喷口设置在热烟气发生炉的顶部和/或侧面。吹入的烟气用作防止炉内发生结渣和调节热烟气发生炉产生的烟气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公开的煤粉燃烧器是旋流式燃烧器并设置在热烟气发生炉的前墙上。所述热烟气发生炉的前墙与顶部之间形成向后墙倾斜的斜坡。
在所示的实例中,空气预热器为两个,分别与对应的干燥器的热烟气进口连接。每个空气预热器的下方均设有灰斗。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烟气发生炉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热烟气发生炉沿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热烟气发生炉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烟气喷口
2.灰斗
3.助燃空气出口
4.助燃空气入口
5.空气预热器
6.煤粉燃烧器
7.前墙
8.顶部
9.斜坡
10.后墙
11.侧墙
12.干燥器
15.炉底排渣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现参考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热烟气发生炉的实施例。所述热烟气发生炉采用立式布置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可燃成份气体放散点火装置
- 下一篇:锅炉人孔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