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3784.2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宽军;刘臻;李新民;孙娜;邓春;王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19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裂 回转 阻尼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的阻尼间隔棒,尤其涉及一种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
背景技术
紧凑型输电线路可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减小线路走廊宽度,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但是由于紧凑型输电线路压缩了相导线间距,紧凑型输电线路发生舞动会造成比普通输电线舞动更严重的后果。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防治紧凑型输电线路的舞动是一个相当迫切的问题。
一般认为,输电线路舞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三要素”,即“导线表面不均匀覆冰”、“合适的风激励”和“易舞的线路结构参数”。其中“不均匀覆冰”是线路舞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由此,若能阻止导线产生不均匀覆冰,或有效降低导线不均匀覆冰的程度,则无疑对防治舞动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我国架空输电线路所用的间隔棒有下列两种形式:(1)线夹为与子导线固定握持的阻尼型线夹。这种间隔棒在抑制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间隔棒不利于导线的均匀覆冰。一般情况下,导线在迎风侧易形成偏心覆冰(不均匀覆冰),如果是单导线,由于偏心覆冰形成的偏心力矩将使得导线产生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这样在不断结冰与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导线便可能产生相对均匀的对称覆冰,使得线路不易舞动。但对分裂导线而言,在子导线产生偏心覆冰后,由于间隔棒线夹握力的存在,导线很难产生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这样,偏心覆冰将愈发严重,形成所谓:扇形、新月形、D形等形状的不均匀覆冰,不均匀覆冰对风激励形成正反馈,使得系统能量积聚,最终失稳导致舞动,这也正是分裂导线相比于单导线更易舞动的原因。(2)间隔棒的六个线夹都为回转式线夹。这种形式的间隔棒安装到线路上后,虽然可以降低导线不均匀覆冰的程度,但是,同时也降低了分裂导线的整体的扭转刚度,在一定的风激励下可能导致分裂导线的翻转(拧成麻花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能部分取消档内间隔棒线夹对子导线的扭转向约束,这样导线不均匀覆冰后由于偏心扭距而产生绕其自身轴线相对自由的转动,消除或减轻覆冰的不均匀度,可有效减轻线路的空气动力,达到防舞的目的;同时,又不会降低分裂导线整体的扭转刚度,避免分裂导线拧成麻花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所述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框架,该间隔棒本体框架为一正六边形结构,该间隔棒本体框架的六角部位设有线夹;所述线夹包括设置在间隔棒本体框架一侧的三个普通阻尼式线夹和设置在间隔棒本体框架另一侧的三个回转式线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夹由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间隔棒本体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夹与间隔棒本体框架连接部位设有阻尼橡胶块。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采用在间隔棒本体框架两侧分别设置普通阻尼式线夹和回转式线夹;使用时,将间隔棒本体框架上设置三个回转式线夹的侧边朝向迎风侧。这样的结构,既可解决不均匀覆冰的问题,又可尽量减少整体线路扭转刚度的损失,避免分裂导线拧成麻花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设置在线路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1,所述六分裂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1包括间隔棒本体框架11,该间隔棒本体框架11为一正六边形结构,该间隔棒本体框架11的六角部位设有线夹;所述线夹包括设置在间隔棒本体框架11一侧的三个普通阻尼式线夹12和设置在间隔棒本体框架11另一侧的三个回转式线夹13。
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将间隔棒本体框架11上设置三个回转式线夹13的侧边朝向迎风侧,将设置三个普通阻尼式线夹12的侧边朝向背风侧;由于输电线路迎风侧子导线的覆冰程度(覆冰重量等)比背风侧要重,同时风作用在迎风侧导线上引起的力比作用在背风侧导线引起的力要剧烈一些。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考虑,只在迎风侧布置回转线夹就能收到较大的防舞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普通阻尼式线夹12和回转式线夹13均为现有结构,在此对它们的结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抗老化的光学镜片
- 下一篇:一种全降解注塑产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