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式晶闸管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4073.7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9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汤广福;蓝元良;王华锋;栾洪州;李志麒;于海玉;王华昕;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闸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闸管阀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超高压故障电流限制器用自冷式晶闸管阀。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新的电源不断接入电力系统或者电力系统子网相互联接,这样就增加了系统的短路容量,导致某些故障点的故障电流超出了该处开关的遮断容量,但更换或更新开关一般非常昂贵并且十分耗时,因此人们利用当前的各种技术和措施进行故障电流的限制。
超高压故障电流限制器(Fault Current Limiter,缩写为FCL)用自冷式晶闸管阀是谐振型、快速开关型、混合型等故障电流限制器中十分关键的设备,主要起到一个快速开关的作用。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由电抗器L、电容器C及快速旁路开关K(可采用如晶闸管阀、火花间隙、快速机械开关等类型的开关或其组合)组成,电抗器L的工频感抗与电容器C的容抗大小相同,正常工作条件下,开关K处于打开状态(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电容C和电感L处于工频串联谐振状态,总的阻抗几乎为零,当检测到故障后,开关K迅速闭合(晶闸管快速导通),电容被旁路,相当于在线路中接入电感L从而起到限流作用。
现有柔性交流输电装置和直流输电装置用晶闸管阀设计是考虑到在正常情况下,晶闸管阀长时间运行,因此必须配备一套较为昂贵和复杂的冷却系统设备,这样就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可靠性;在异常情况下,晶闸管阀也不需要长时间承受故障电流,因此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对晶闸管阀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介绍的晶闸管阀考虑到故障电流限制器的长时间承受故障电流的运行工况要求,同时又采用自冷式散热设计,提高了晶闸管阀及整个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整体可靠性高的自冷式晶闸管阀。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冷式晶闸管阀,采用由框架组成的卧式结构,框架通过中间横梁分隔成上、下两层,框架底部采用绝缘子支撑,其中所述框架的两两竖板间分别连接有横板,横板上挂接有电阻,电阻通过两根导线分别与高电位板和电容连接;所述框架内上层设有由晶体管和散热器间隔串联组成的晶闸管串,晶体管串的两端通过压装机构压紧,晶闸管串穿过各取能电流互感器,在晶闸管的两侧对应的设有与其数量相等的高电位板,高电位板的一侧与框架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与高电位板相连接;所述框架内下层设有与框架底板相连接的电容和电阻;框架内顶部设有光纤槽。
较优地,框架外侧设有光纤盒。
所述晶闸管以采用6英寸晶闸管为佳。
所述电容以采用阻尼电容为佳,所述电阻以采用静态均压电阻为佳。
所述框架以采用10mm厚的环氧板为佳。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蝶簧、法兰盘I、导向杆和加力顶压机构,所述蝶簧、法兰盘I及连接在法兰盘I上的导向杆设置在晶闸管阀串的一端,在晶闸管阀串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力顶压机构,所述加力顶压机构包括一顶压块和顶压杆,顶压杆外套接一导向套,在导向套端部连接一法兰盘II,在法兰盘的端部通过加力螺栓连接一加力盘,所述顶压杆与顶压块触接的一端及加力盘与顶压杆触接的一端均为球形头,所述法兰盘I与法兰盘II均与固定板相连接。
所述加力螺栓为六根,均匀分布在加力盘以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导向套与法兰盘II通过止口定位且保持同心。
所述电阻采用阻尼电阻,包括四根无感电阻和外壳,四根无感电阻的上部均套接有上部安装箍、下部均套接有下部安装箍,每两个无感电阻的上、下部安装箍间均通过螺钉连接以实现两个无感电阻的并联,在上部的两个螺钉处分别压接一与外壳连接的导线,在下部的两个螺钉处分别压接一导线,这两根导线通过无感电阻下端的出线口穿出后分别与高电位板和电容相连,所述无感电阻外套接有外壳。
所述散热器采用热管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基体,在散热器基体中设有槽道,槽道与热管相耦合,槽道的两端设有贯穿于散热器基体的通孔,所述散热器基体的两侧设有吊环,基体通过吊环将散热器与固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晶闸管阀采用6英寸晶闸管元件,它具有低热阻抗和高浪涌电流耐受能力的特点,代表当前晶闸管元件先进制造水平;
2、本实用新型晶闸管阀采用的压装机构结构合理、安装方便,预紧时用力小,保证了操作的可靠及可行性。同时压装机构采用两个球面连接,保证了压紧过程中及压紧后阀串受力均衡、可靠,保证了晶闸管串压紧后及运行中的稳定性,更保证了晶闸管、散热器之间的电、热、机械接触及整个阀结构的稳定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4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