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4935.6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6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郜长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郜长福 |
主分类号: | H05B3/50 | 分类号: | H05B3/50;F24H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晓蕾 |
地址: | 518057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带电 ptc 发热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不带电的PTC发热器,它属于一种主要用 于空调或暖风机上的电子发热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PTC发热器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面带电型的,一种 是表面不带电型的,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
表面带电型的PTC发热器件是把散热条用导热胶直接粘接在PTC发 热元件上,再从散热条上直接引出电极的正负极端子。这种表面带电型 PTC发热器件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传热直接,热转换 效率较高,单位体积器件的发热功率较大。但它的主要缺陷是整个器件 表面带电,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电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有可能因潮湿或者粉尘等环境因素造成打火而失效,因此这种器件在使 用上存在很大的限制。
表面不带电型的PTC发热器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3216676.8是 把PTC发热元件和电极片封装在铝管内,在电极板和铝管之间间隔一个 绝缘层,在铝管的外壁粘接或插装有散热条,铝管两端密封。这种PTC 发热器件的优点在于:结构全封闭,具有防潮防尘的作用,整个器件表 面不带电,提高了安全性。但它的缺点在于:由于铝管内的PTC发热元 件是一种密闭状态导致PTC发热元件散热差,容易因热量积聚而过热, 最终会因热击穿而使整个器件失效。另外它的传热方式完全靠自然接触 传热,在发热元件、电极、绝缘材料和铝管之间构成了太多的传热层次, 在每个层次之间都可能存在的空气间隙大大降低了传热和散热效果;并 且各层次之间在经过反复热胀冷缩之后,接触紧密度必然会下降,这样 导致器件的功率衰减率较大。
针对这中缺陷,目前通常采用在PTC发热元件之间间隔不发热的绝 缘陶瓷片,通过降低单位长度上的发热功率来减少器件的失效,但是这 种方法会造成整个发热器件体积很大,功率却比较小的不足。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容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 的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件,包括由PTC发热元件及电极板组成 的发热组件和散热条;所述的电极板和PTC发热元件之间设置有导热胶 粘接层,在所述的散热条与发热组件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所述的发热 组件和散热条的外露的前后左右端面设置有用于绝缘密封覆盖的绝缘 胶。
所述的绝缘层整体覆盖在散热条与发热组件之间。
在所述的绝缘层与散热条以及绝缘层与发热组件之间均设置有粘结 层。
所述的绝缘层为绝缘橡胶或绝缘陶瓷片或云母或聚酰亚胺绝缘材 料。
所述的散热条的波纹厚度为0.1-0.3毫米,波纹间距为1.0-4.0毫 米,波纹高度为5.0-12.0毫米。
所述的散热条是单层、双层或多层散热条。
所述散热条是三角形波纹状散热条或三角形方波纹式散热条或长城 形方波纹式散热条或翅片一体式散热条。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两种现有PTC发热器件的优点,保证了器件表面 不带电,使用安全;同时结构紧凑,加工方便,部件间接触紧密,传热 和散热相对管式更直接,所以具有良好的传热和散热效果,更好的避免 了器件的热失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郜长福,未经郜长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4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行器结构件运行监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标签条码等级测试设备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