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充电器及电子设备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5530.4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4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充电器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充电器及电子设备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中国的移动通信网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的网络,中国的手机用户数也已经突破了5亿,大量的在用手机、频繁的手机更换,使手机的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执行YD/T1591-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之前,由于考虑到充电器的成本问题,很多充电器都采用的是一种线性变压器的工艺,大量的电能都消耗在了充电过程中变压器的自身消耗中,只有30%的能量真正充到了手机中。
在执行YD/T1591-2006后,我国的手机充电器强制执行了该标准,要求现在的充电器采用开关型变压的方式来提高在实际充电过程中的能量的转换效率,该标准的4.4.11中要求充电器的平均效率不小于50%。
以手机电池的平均容量800mAh计算,如果充电器的效率提高了20%,一部手机一次充电节省的电能为800mAh×20%×5V=0.8Wh,如果按照5亿部手机、每部手机每年需要充电100次计算,全年可以节约的电能在0.8Wh×5×1010=4×1010Wh,即约4000万kWh;
另外,由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许多消费者习惯于将充电器长时间插在电源上,这时充电器的无负载能量消耗也十分可观。为此,标准中的4.4.10限定充电器的无负载能量消耗小于300mW。
如果按照5亿部手机、每部手机每年需要充电100次计算,同时我们假设平均每次充电中,手机充电完毕后有2个小时的无负载消耗,按照新标准的要求,空载时的电能消耗为200mW,无负载的充电过程将节约电能200mW×2h×5×1010=2×1010Wh,即约2000万kWh。
由此可见,由于充电器的空载消耗每年大约要白白浪费2000万kWh.
随着中国对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提高,中国YD/T1591-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强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传统的充电模式的能量消耗,但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充电器空载时候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子设备充电完成或充电器空载的时候自动断开连接的电子设备充电器及电子设备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充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一端与电连接器连接,用于与外部电网电性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一侧与继电器开关电连接,另一侧与充电插头连接;控制信号线,一端与继电器开关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被充电电子设备连接,信号线可传输来自被充电电子设备的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开关闭合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器和被充电电子设备,所述充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与电连接器连接,用于与外部电网电性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一侧与继电器开关电连接,另一侧与充电插头连接;控制信号线,一端与继电器开关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被充电电子设备连接,信号线可传输来自被充电电子设备的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开关闭合或断开;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集成有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可通过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压输出充电是否完成的信号,所述处理器通过接口输出电平控制信号到控制信号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充电器及电子设备充电装置,能够在电子设备充电完成,或充电器空载的时候自动断开,避免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充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充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一端与电连接器连接,用于与外部电网电性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一侧与继电器开关电连接,另一侧与充电插头连接;控制信号线,一端与继电器开关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被充电电子设备连接,信号线可传输来自被充电电子设备的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开关闭合或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能器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内对楼房进行纠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