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晶光栅显示模组及二维/三维可切换式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5566.2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6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谢佳;牛磊;朱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18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光栅 显示 模组 二维 三维 切换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光栅显示模组及二维/三维可切换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在显示器的三维(3D)显示功能正逐渐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已经在众多产品上得到应用,如移动通信终端、电视机、计算机、车载显示屏等,3D应用必将随着技术的成熟而更深入我们的生活。
目前的3D方案都是通过条形光栅对像素进行选择性遮挡,利用光学原理造成人眼的视觉差别,最终人们可以在显示屏某一视角范围内看到一副3D图像,图1为基本的双目视差原理图,图2示出了采用视差挡板法实现3D显示的原理。有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器中附加可控液晶光栅来实现2D/3D显示的切换,或者附加一宾主形液晶光栅来实现2D/3D显示的切换,但是只有在双眼连线方向与栅栏方向垂直时才可观察到立体图像,也有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盒型视差栅栏及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显示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旋转的3D图像,但也存在下述问题:使用两个分段端子及两个公共端子的组合控制液晶显示器,驱动较为复杂;在切换水平/垂直方向显示状态时需要改变栅栏的显示状态,不能同时在水平/垂直方向显示3D图像;像素间有约为10um的细小间隙,液晶光栅开模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光栅显示模组及二维/三维可切换式显示器,以使3D显示器在水平/垂直方向均可以实现3D显示,且成本低、驱动简单。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光栅显示模组,包括两个基板,其中一个基板上的电极为棋盘状分布,电极区域和非电极区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形成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二维/三维可切换式显示器,包括一影像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光栅。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液晶光栅显示模组基板的电极设计为棋盘状分布,正方向电极区域和非电极区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形成交错排列,在光栅工作时可以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观察到3D效果,无需切换光栅显示状态,可以只使用一个分段端子及一个公共端子的组合,即液晶光栅显示模组两个基板的电极引线控制显示器,驱动方式更为简单,并且由于液晶光栅像素尺寸及像素间隙较大,生产工艺成熟,所以成本比较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基本的双目视差原理图;
图2是采用视差挡板法实现3D显示的原理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显示模组的两个基板上电极设计形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器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器的空间遮挡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器的画面切分原理图;
图8A和图8B是采用现有的条形光栅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棋盘式光栅的3D显示器分别在旋转90度时的屏幕图像切分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液晶光栅显示模组基板上的电极设计为棋盘状分布,电极区域和非电极区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形成交错排列。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显示模组的两个基板上电极设计形状,图3中空白部分表示电极区域,其余部分表示非电极区域,可以看出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电极区域和非电极区域均形成交错排列,整个基板20上的电极为棋盘状分布,电极引线为201。图4中基板15上的电极引线为151,当将基板20和基板151贴合后,电极引线201和电极引线151位置相对应,可以分别将电极引线201和电极引线151作为分段端子和公共端子来控制显示器,驱动方式非常简单。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维/三维可切换式显示器的结构,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