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5778.0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6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啸天;王桂莲;聂冰;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阳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 辉 |
地址: | 519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喷墨打印机 墨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与喷墨打印机配套使用的墨盒,其结构主要包括盒体、在压力作用下与盒体可相对移动的保护盖、用于检测墨盒的墨盒检测机构和用于检测墨水剩余量的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大气进口。为了保证墨盒装进打印机后能够正常工作,墨盒必须包含两种检测机构,在把墨盒安装到打印机的过程中,首先一检测机构使打印机上的第二传感器发射部所发射的光不能返回第二传感器的接收部,随着安装的进行,第二传感器发射部所发射的光返回到第二传感器的接收部,接着另一检测机构使第一传感器发射部所发出的光不能回到第一传感器的接收部,最后,第一、第二传感器相对应的发射部所发出的光都不能回到相对应的接收部,进而完成了安装的检测,此时打印机提示墨盒安装完成,进行下一部操作。现有墨盒实现墨盒的检测和墨水量检测的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检测部件a、第二检测部件b、第三检测部件c、透光部d和可动杆件e,此方案的检测机构主要是通过对传感器所发出的光的遮挡来实现的,其工作原理是:当墨盒装入打印机时,首先打印机内部的第二传感器所发出的光被不透光的第二检测部件b遮挡,随着墨盒的装入,第二传感器所发出的光不被不透光的第二检测部件b遮挡而接通,接着第一传感器所发出的光被第一检测部件a遮挡,最后第二传感器所发出的光也被不透光的第三检测部件c遮挡,此时打印机提示墨盒存在,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第三检测部件c由一透光部d和一不透光的可动杆件e组成,可动杆件e的位置可通过墨盒内墨水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第二传感器所发出的光可根据是否被第三检测部件c遮挡来实现墨盒内墨水量的检测。由此可见,该墨盒的墨盒安装检测中必须使用墨盒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即第三检测部件的遮挡,导致墨盒的墨盒安装检测不能独立进行而受到墨水剩余量的影响,如当完成没有剩余墨水的墨盒安装时,实际上完成了安装,而打印机却可能提示没有完成安装,安装未完成告警与墨水用完告警不能明确区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以解决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安装检测中必须使用墨盒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而导致墨盒安装检测不能独立进行而受到墨水剩余量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盒体、在压力作用下与盒体可相对移动的保护盖、用于检测墨盒的墨盒检测机构和用于检测墨水剩余量的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所述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大气进口,所述墨盒检测机构包括与打印机上第一传感器匹配的第一检测部件和与打印机上第二传感器匹配的第二检测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为设置于盒体或保护盖上的中间带通孔的遮挡板。
所述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墨盒上的触发开关和与触发开关串联的发光灯,所述发光灯设置于靠近第二传感器接收部的空间内并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在墨水没用完时为断开状态,在墨水用完时为接通状态。
所述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墨盒上的触发开关和与触发开关串联的警示机构,所述警示机构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触发开关在墨水没用完时为断开状态,在墨水用完时为接通状态。
所述墨水剩余量检测机构包括与储墨腔连通的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腔体。
所述警示机构为设置于墨盒安装完成后的外露位置上的发光灯。
所述警示机构为扬声器。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一个可浮于墨水上方的可移动检测部件。
所述腔体透明壁部还设置有墨水量显示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径气门嘴
- 下一篇: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用吊具伸缩梁限位装置及其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