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分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7572.1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78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倪金松;朱佳梦;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71/52 | 分类号: | H01H71/52;H01H3/4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 艳 |
地址: | 2155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属于低压电器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断路器的分闸装置结构由图1所揭示,它主要包括杠杆轴3、分闸杠杆4,所述杠杆轴3的两端转动地枢置于侧板11、12的支承孔7内,所述分闸杠杆4的中部固定在杠杆轴3上,分闸杠杆4的一端用于与一枢置在侧板11、12上的支撑轴2相对应,分闸杠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一固定在断路器主轴5上的推杆51相对应。这种分闸装置,因杠杆轴3在侧板11、12的支承孔7内转动,又分闸杠杆4上承受的合闸负荷,通过杠杆轴3传递到侧板11、12的支承孔7上,因此随着分闸装置动作次数的增多,侧板11、12上的支承孔7会变形拉长、孔边翻起。上述现象的出现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1.侧板11、12上翻起的孔边会顶住杠杆轴3的轴肩,严重时杠杆轴3无法转动,使固定在杠杆轴3的分闸杠杆4不能动作,致机构失效;2.杠杆轴3在拉长的支承孔7中转动,因孔的变形而不稳定,严重时影响分闸杠杆4的扣锁动作,使机构的动作不可靠。
综上所述,已有技术中用于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在分闸动作次数多后,侧板11、22上支承孔7的变形会使分闸杠杆4的扣锁动作不稳定或扣锁失效,严重影响机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它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分闸动作可靠、机械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分闸装置,包括杠杆轴3、分闸杠杆4,所述杠杆轴3的两端安装在侧板11、12的支承孔7内,所述分闸杠杆4的中部固定在杠杆轴3上,分闸杠杆4的一端用于与一枢置在侧板11、12上的支撑轴2相对应,分闸杠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一固定在断路器主轴5上的推杆51相对应,其特点是:还包括有一对轴承6,该对轴承6固定在所述杠杆轴3的两端并分别转动地枢置于所述侧板11、12的支承孔7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增设在杠杆轴3与支承孔7连接部位之间的一对轴承6,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结构容易变形的缺点,从而能提高断路器分闸动作的可靠性以及延长机械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分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闸装置中分闸杠杆4、杠杆轴3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1.侧板、12.侧板、2.支撑轴、21.凹槽、3.杠杆轴、4.分闸杠杆、5.主轴、51.推杆、6轴承、7.支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分闸装置包括杠杆轴3、分闸杠杆4和一对轴承6,所述的一对轴承6固定在杠杆轴3的两端,所述的杠杆轴3通过一对轴承6转动地枢置于所述侧板11、12的一对支承孔7内,所述的分闸杠杆4由两片平行的铁片通过一组铆钉铆接而成,分闸杠杆4的中部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杠杆轴3上并位于杠杆轴3的中央位置处,因此能实现与杠杆轴3的同步转动,分闸杠杆4的一端用于与一支撑轴2相对应,分闸杠杆4的另一端用于与推杆51相对应,所述支撑轴2的两端转动地枢置在侧板11、12上,所述的推杆51固定连接在断路器主轴5上并位于主轴5的中央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在杠杆轴3的两端与一对支承孔7之间的连接部位处镶嵌有轴承6,该对轴承6能保证杠杆轴3端部或/和支承孔7不容易变形。
请继续参阅图2,叙述本实用新型分闸装置的工作原理,图2所示位置为分闸装置处于合闸状态,在此状态下,分闸杠杆4的一端与支撑轴2相抵形成一个支撑位,同时分闸杠杆4还受扭簧(属公知技术,在图中未示意)的回复力作用,由于分闸杠杆4受扭簧的作用力与受支撑轴2的反作用力相等,因此分闸杠杆4处于平衡状态。在这里需说明的是,从图2中可以看出支撑轴2的中部具有凹槽21,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当支撑轴2旋转后,并且支撑位进入凹槽21区域时,分闸杠杆4的一端将脱离支撑轴2的作用,从而在扭簧的作用下,反向旋转,进而使得分闸杠杆4的另一端向下敲击推杆51,最后由推杆51带动主轴5转动,实现断路器的分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