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肋骨机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8166.7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3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余继军;柳倩希;王步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埃尔法电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F15B11/02;F15B1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1100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肋骨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身肋骨加工设备肋骨机,具体为肋骨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肋骨机作为船身肋骨加工的必要设备已经成为大型机床厂家研究的热点。国内目前肋骨机主要集中在400吨以下小吨位产品,而且由于大吨位肋骨机对阀的通径以及内泄漏等要求更高,普通的国产阀难以达到使用需求。此外,国内目前肋骨机液压系统在送料成型等工作速度比较低,工作稳定性可靠性较差,且加工型材范围狭窄,加工精度有待提高,在系统结构设计上还有待改进。如江苏某数控机床长生产的160吨-400吨肋骨机仅可以用于球型钢和角钢的加工,且主要集中于中小吨位的使用,加工范围比较窄。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电液饲服技术将逐步取代传统液压控制,该技术对提高精度,速度和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的实现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肋骨机产品吨位小,加工型材范围窄,工作速度低,加工精度有待提高,需要一种适用范围更广,速度精度更高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肋骨机液压系统,包括送料模块、弯曲夹紧模块和左右夹紧模块,三个模块连接油箱,送料模块包括第一送料缸、第二送料缸、左反变形油马达和右反变形油马达,弯曲夹紧模块包括主弯曲缸和中间夹紧缸,左右夹紧模块包括左夹紧缸和右夹紧缸,其中第一送料缸、第二送料缸、左反变形油马达、右反变形油马达、主弯曲缸分别通过电液换向阀连接油箱,中间夹紧缸、左夹紧缸和右夹紧缸三个夹紧缸的有杆腔通过电液换向阀连接油箱,三个夹紧缸的无杆腔通过提动阀连接油箱,所有电液换向阀与油箱之间设有压力控制阀件和调速阀件。
中间夹紧缸、左夹紧缸和右夹紧缸均配设有压力继电器;送料模块、弯曲夹紧模块和左右夹紧模块均设有系统压力表,弯曲夹紧模块和左右夹紧模块可以共用一个系统压力表,中间夹紧缸、左夹紧缸和右夹紧缸分别设有油缸无杆腔压力表。油箱依次通过油泵、单向阀、过滤器输出到送料模块、弯曲夹紧模块和左右夹紧模块,其中过滤器内设有压力报警器。
压力控制阀件和调速阀件采用BOSCH REXROTH液压阀件,肋骨机各部分通过PARKER管接件连接。
肋骨机在实现送料和弯曲的功能时需要有相当高的加工柔性,因此对油缸速度和位置控制需要较高的精度。本实用新型设有压力控制阀件和调速阀件,各油缸速度、位置、力量采用精密电磁阀控制,获得的位置控制精度<±1mm/m;同时使用压力表对系统压力,弯曲力等进行监控。阀件多采用插装阀控制,使得系统更加紧凑,采用集成设计,整个液压系统分为送料模块、弯曲夹紧模块和左右夹紧模块三大部分,减少管路需求。送料模块的调速阀可对送料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夹紧系统的设计上,由于保压过程结束后中间夹紧缸、左夹紧缸、右夹紧缸三个夹紧缸的无杆腔需卸荷,卸荷过程控制不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冲击,因此卸荷过程需要柔性控制,本实用新型在三个夹紧缸的无杆腔输出端增加提动阀来减少冲击,使得卸荷过程平缓;三个夹紧缸还增加压力和调速控制阀件,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夹紧力和速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整套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升级为比例控制以提升相关参数精度的要求。
相对于国内肋骨机液压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可达到800吨,这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还无法达到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肋骨机送料、工作、成型速度,对成型精度有较大改善,送料速度最快可达150mm/s,800吨肋骨机液压系统的行程可达±450mm,最大工作速度达到15mm/s,水平成型误差<±1mm/m,型材加工范围更加广泛;吨位的提高使得船身肋骨加工尺寸更大,客户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基本满足造船行业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埃尔法电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埃尔法电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