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段拼焊式汽车前纵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8454.2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1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姜进京;陈泽良;雍军;张海清;李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拼焊式 汽车 前纵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的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前纵梁,对整车的弯曲及碰撞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的前纵梁担负着,吸收碰撞能量、抵御乘员空间变形、保护乘员的作用。传统的前纵梁11(如图1所示)设计一般都采用整体式冲压结构,其主要缺陷是:纵梁长度较长,且拉延程度深,需要较大的模具和冲压设备来加工,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并且单一材料冲压而成的纵梁强度很难满足纵梁既吸收碰撞能量又能较好的抵御乘员空间变形的目的,通常会在纵梁内新增内部加强件12来解决这一问题,增加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整车重量,不利于车身轻量化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分段拼焊式汽车前纵梁,该汽车前纵梁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前提下,工艺性好,降低制造难度,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段拼焊式汽车前纵梁,包括分别冲压成型的纵梁前段、纵梁中段、纵梁后段,所述纵梁前段、纵梁中段、纵梁后段通过拼焊的形式连成一个整体,并从纵梁前段、纵梁中段到纵梁后段的材料厚度逐渐增厚。
将前纵梁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分成三段,可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及厚度的板材拼焊而成。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实现利用小模具加工零件,降低制造难度、节约成本。在吸能区部分采用较簿的板材,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提供更为经济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前纵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纵梁、12-内部加强件、21-纵梁前段、22-纵梁中段、23-纵梁后段、24-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将汽车左右的前纵梁按不同的功能区划分为纵梁前段21、纵梁中段22、纵梁后段23三段,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及板材厚度,利用小模具冲压成型,采用激光拼焊的形式连成一个整体。
纵梁前段21选用厚度为1.8mm的板材,纵梁中段22选用厚度为2.0mm的板材,纵梁后段23选用厚度为2.6mm的板材。纵梁材料选用B 340/590 DP(Q/BQB 418 20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