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8999.3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5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成;郝希仁;顾月章;刘同喜;李群生;张聚越;张卫华;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立管式 第三级 旋风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用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流态化反应再生装置的油气中催化剂分离回收系统或再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中,将催化剂与油气或烟气进行分离。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的流态化反应再生装置中,油气中的催化剂分离回收系统或再生烟气的能量回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系统中的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又是关键设备之一。在第三级旋风分离器中,有一种类型是内置式的,内置于反应器或再生器的上部。《炼油技术与工程》杂志2005年第11期在“三级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新理念”一文中介绍的一种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设有干净气体出口管、催化剂排放管、吊筒、锥形筒、上隔板、下隔板、立式分离单管。锥形筒的内部空间构成集尘室,上隔板、下隔板和吊筒之间的空间构成进气室。反应器或再生器内环绕反应器或再生器的轴心线成组设置有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和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管通过吊筒与进气室相连通。催化剂排放管设于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外部的下方,用于将立式分离单管排放至集尘室内的催化剂粉尘(以及泄料气)从下部引出反应器或再生器外,送至设于反应器或再生器外部的第四级旋风分离器。催化剂排放管的入口焊接连接于锥形筒的底部,与集尘室相连通;并且催化剂排放管经过反应器或再生器的侧壁(连接处采用焊接)通向反应器或再生器外部,出口与第四级旋风分离器相连。上述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包括其所设的催化剂排放管),在反应器或再生器运行过程中,因温差等原因,与反应器或再生器侧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轴向及径向热膨胀量差值,设置催化剂排放管时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由于催化剂排放管分别与锥形筒的底部和反应器或再生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以催化剂排放管上需设置膨胀弯管,或设置膨胀节,以吸收上述很大的轴向及径向热膨胀量差值。设置膨胀节时,催化剂排放管上还需要设置转向弯头。膨胀节本身是一个易损件,易于损坏,会影响装置正常操作,甚至造成装置停工。催化剂排放管上设置膨胀弯管时,由于膨胀弯管的长度很长(一般为10米左右),所以不易内衬隔热耐磨衬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以解决现有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所存在的催化剂排放管上设置的膨胀节易于损坏、或是催化剂排放管上设置的膨胀弯管不易内衬隔热耐磨衬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内置于反应器或再生器的上部,设有干净气体出口管、催化剂排放管、吊筒、锥形筒、上隔板、下隔板、立式分离单管,锥形筒的内部空间构成集尘室,上隔板、下隔板和吊筒之间的空间构成进气室,反应器或再生器内环绕反应器或再生器的轴心线成组设置有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和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管通过吊筒与进气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催化剂排放管由催化剂排放管直管段、催化剂排放管出口管段以及连接这两个管段的转向弯头组成,设于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内部,催化剂排放管直管段设于集尘室下部至上隔板上方之间的区段,其底部为催化剂排放管入口,催化剂排放管出口管段经内置式的立管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的顶部通向反应器或再生器外部,转向弯头内衬有隔热耐磨衬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