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作辊弯辊和支承辊平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41074.4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64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严裕宁;祝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00 | 分类号: | B21B3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辊弯辊 支承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4辊平整机的工作辊弯辊和支承辊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4辊平整的工作辊弯辊和支承辊平衡装置,其结构如图2所示:平衡缸2和上、下工作辊的负弯辊缸10的缸体直接在连接件上加工成形,连接件采用“C”形弯辊块11(简称C形块)结构,而上、下工作辊的正弯缸集中置于正弯辊块5中,正弯辊块与C形块之间采用企口、键以及螺栓联接。C形块再通过螺栓、企口与键固定于牌坊上。
上述平衡装置由于结构的问题,故有以下的缺点:
(1)考虑到弯辊块与轴承座接触面要求耐磨性高,一种方式是在弯辊块表面加耐磨板,但是这样会加宽机架窗口,同时工作辊轴承座的侧翼也需要加厚加长,致使造价增高;另一种方式是整个C形块采用渗氮钢制造,整体进行调质处理,对耐磨表面进行渗氮处理,其他表面则需要保护以避免渗氮,这种方式合金钢的消耗量大,同时热处理费用高。
(2)正、负弯辊缸所需要的尺寸只有150×187×404mm3,而C形块的最大外形尺寸为1190×374×440mm3。由于弯辊缸体要求高的形位公差及低的表面粗糙度,4个弯辊缸与C形块组合在一起,需要大型镗床和珩磨机,装备水平要求高,产品造价也高。
(3)工作辊换辊轨道合并在C形块上,磨损之后,不易修复,需要整体更换。
(4)平衡缸2的缸体直接在C形块上加工成形,制造成本高,另外磨损之后需要更换整个C形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后的工作辊弯辊和支承辊平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平衡缸、正弯辊块、负弯辊缸、工作辊换辊轨道和连接件。其中:负弯辊缸安装于负弯辊块内,正弯辊缸安装于正弯辊块内。负弯辊块、平衡缸、正弯辊块及工作辊换辊轨道均为独立的部件,它们均由螺栓与固定块相连。固定块通过螺栓、企口与键固定于牌坊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了以下改进:
(1)将负弯辊缸从C形块中分离做成独立的负弯辊块,将原来的C形块简化为外形简单的固定块,通过螺栓、企口与键固定于牌坊上。这样的固定块形状简单,成材率高,便于制造,同时由于只是起固定正、负弯辊块的作用,采用普通的碳钢即可,且不需要调质处理,降低了成本。而正弯辊块、负弯辊块均为独立的块,结构尺寸小,虽同样采用渗氮钢,但加工和热处理的费用低。另外当与工作辊轴承座的接触部位出现过度磨损,需要更换时,也只需更换独立的小块,比报废整个C形块的代价小得多。
(2)将工作辊换辊轨道从C形块和正弯辊块上分离出来,单独设计制造,采用螺栓联接在固定块上,磨损之后只更换轨道即可,既延长了设备寿命又简化了大件结构。
(3)平衡缸增加缸套,使加工方便,磨损之后只需更换平衡缸,不需要更换整个固定块。
总之,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合理化的结构设计,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了制造难度与产品造价以及维修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方便安装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改进前的用于4辊平整机的工作辊弯辊-支承辊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弯辊块;2.平衡缸;3.固定块;4.上辊出口侧轨道;5.正弯辊块;6.正弯辊缸;7.下辊出口侧轨道;8.下辊入口侧轨道;9.上辊入口侧轨道;10.负弯辊缸;11.“C”形弯辊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4辊平整机的工作辊弯辊和支承辊平衡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负弯辊块1、平衡缸2、固定块3、正弯辊块5、正弯辊缸6、负弯辊缸10和工作辊换辊轨道,工作辊换辊轨道是指上辊出口侧轨道4、下辊出口侧轨道7、下辊入口侧轨道8和上辊入口侧轨道9。其中:按照所实现功能的不同,并遵循便于加工、降低成本的原则,将原“C”形弯辊块11分离成单独的几个部分,包含负弯辊块1、固定块3、下辊出口侧轨道7、下辊入口侧轨道8,同时也从正弯辊块5中分离出上辊出口侧轨道4、上辊入口侧轨道9。
负弯辊缸10的缸体直接在负弯辊块1上加工成形,活塞杆、端盖由专业液压缸生产厂家制作,通过螺栓联接于负弯辊块1上。装配好负弯辊缸10的负弯辊块1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企口、螺栓连接在固定块3上。正弯辊缸6、正弯辊块5和固定块3之间的联接方式与负弯辊缸、负弯辊块与固定块之间联接方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41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