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41118.3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利;张国熙;陈国悦;陈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市华瑞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电 等离子体 废气 处理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特殊设计催化剂结构的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
背景技术
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为在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为此,采用放电等离子体与固态催化剂联合使用的技术得到了发展,目前常用的该类反应器多采用填充床反应器结构,即球状催化剂填充在电极之间,由此会带来反应器气阻大等问题,而采用在电极间放置平板催化剂的反应器又存在催化剂与待处理气体不充分接触问题。如何设计出兼顾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和固态催化剂的有效催化,同时又能有效减小反应器气阻的等离子体与固态催化剂联合使用反应器,对该技术的发展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反应器,该反应器能有效提高放电等离子体与固态催化剂的耦合和待处理气体与固态催化剂的有效接触,又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有效调节反应器的气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反应器单元,反应器单元包括上、下电极板,在上、下电极板之间叠置有催化剂板,各催化剂板上带有均匀分布的旋转椭球体,相邻二块催化剂板上的旋转椭球体的接触部位通过凹槽与凸起相互镶嵌,催化剂板的表面为催化剂活性成分层。
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具有下列优点:
(1)能有效提高放电等离子体、固态催化剂和待处理气态污染物的耦合,充分发挥放电等离子体与固态催化剂的的处理效率。
(2)采用了相邻催化剂板的凹凸契合设计,有效保证了相邻催化剂板有效结合,并保证了整体形状不变形。
(3)采用了排列方向可变的设计方案,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在污染物处理效率和系统阻力间寻求合适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间催化剂板形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催化剂板表面旋转椭球体排列方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借助以下实施例将更加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且以下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例为一个反应器单元构成的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反应器,该反应器单元由上、下电极板4、5及催化剂板1、2、3叠置在二者之间的催化剂板1、2、3构成。如图2所示,各催化剂板上带有旋转椭球体,相邻二块催化剂板上的旋转椭球体的接触部位通过凹槽与凸起相互镶嵌,彼此配合组成一个电极间的反应器单元。反应器单元中的催化剂板的数量不限,通常为3-7块。
各催化剂板上的旋转椭球体均匀分布在与催化剂板平行的平面内。如图3所示,为方便调节污染物去除率和反应器阻力之间关系,旋转椭球体最好呈如下规则排列:旋转椭球体在两个垂直方向呈整齐排列,其中一个排列方向与气流方向6的夹角为k,另一个的夹角则为90°-k,其中,k=0~90°,这样可以设计成具有不同k值的催化剂板,满足根据实际应用中对去除率和反应器阻力的要求。每个催化剂板上旋转椭球体的个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催化剂板由陶瓷材料制成,特别是:三氧化二铝、钛酸钡、二氧化硅等。催化剂板表面附载催化剂活性成分层,如氧化钴、氧化铁等。
为提高放电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藕合程度,可以采用下述优选方案:旋转椭球体的两轴长a和b之比: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待处理气流量,采用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器单元的叠加使用,如图4所示。电极板4、5间施加交流或脉冲高压。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该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市华瑞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市华瑞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41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复位导向器
- 下一篇:多功能骨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