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300030.4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9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昌利;邱典佑;萧凯鸿;连健宏;陈高生;潘韦达;吴名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士林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F02M55/02;F02M3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喷射 引擎 油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以负压泵提升燃油管内燃油位能的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机车引擎的喷射系统,系由油箱100连接进油管120,供输燃油至引擎160的低压喷嘴150,其中油箱内设有燃油泵(图未示出),且于该管路内设有压力调节阀130调整燃油压力,供输燃油至低压喷嘴150,然后引擎160再藉由回油管170输送回油至油箱100;惟其中该燃油泵必须使用电力才能动作,且容易产生高热,又高压燃油必须使用高压油管包覆,一旦高压油管破裂,则内部的高压燃油会产生外泄,极易造成火烧车的意外。油箱100内部的燃油泵的滤网亦容易阻塞,进而造成零件使用寿命不长。再者若是采用一般低压喷射系统,以利用位能差方式使燃油进入低压喷嘴的模式,则在低压喷嘴运作时必须有排放气泡的管路设计,因此必须加以设置三通阀及气泡分离器与多条油管,因此必须使用较多组件及较多的管路配合,因而形成管路、零件配置的复杂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使整个油路装置结构简单,不会产生高热,使用安全,性能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包括油箱,该油箱经燃油输送管连接引擎上的低压喷嘴,该引擎经回油管连接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油箱与引擎的低压喷嘴的燃油输送管上设有滤清器,所述连接引擎与油箱的回油管上设有负压泵。
该低压喷嘴的出油口设置于所述油路装置最高点。
该燃油输送管于负压泵动作时呈负压状态。
该回油管口径比燃油输送管口径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变更燃油管路配置的方式,将油箱的燃油藉由燃油输送管经过滤清器送至引擎上的低压喷嘴,将低压喷嘴出油口设为整个油路装置最高点,利用高位差引导燃油经回油管自然回流至负压泵再流回油箱,负压泵装置设于低压喷嘴与油箱间的回油管上,利用负压泵动作时,燃油管所产生的负压来提升燃油管内的燃油位能。本油路装置将低压喷嘴出油口设定为整个油路装置的最高点,利用高位差原理引导燃油自然流至负压泵及油箱内,此时对负压泵而言皆是助力,而该燃油管路内因呈负压状态,所以不需使用高压油管,仅需配置一般油管即可,若燃油管因外力或其它原因造成破裂时,不会发生燃油外泄的情形,可减少火烧车的意外发生;另外将回油管口径缩小,避免管路流速差而使低压喷嘴吸入气泡,可达到减少排气管路的设置并简化油路设计的效果。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步骤,兹举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100油箱
11、170回油管
12燃油输送管
20负压泵
30滤清器
40、150低压喷嘴
41出油口
50、160引擎
120进油管
130压力调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机车喷射引擎的油路装置,其包括油箱10、滤清器30、负压泵20、低压喷嘴40、燃油输送管12、回油管11;油箱10内的燃油可藉由燃油输送管12输送至滤清器30,再经燃油输送管12送至引擎50上的低压喷嘴40,滤清器30系装置于油箱10与低压喷嘴40间的燃油输送管12上,本实用新型将低压喷嘴40的出油口41设为整个油路装置最高点,低压喷嘴40的出油口41连设有回油管11接至油箱10,而在低压喷嘴40与油箱10间的回油管11上装置有一负压泵20。
请续参阅图3所示,当引擎50启动,油箱10内的燃油经燃油输送管12输送至滤清器30,再经燃油输送管12送至引擎50上的低压喷嘴40,该低压喷嘴40的出油口41系设为整个油路装置最高点,利用高位差引导燃油经回油管11自然回流至负压泵20再流回油箱10,此时因负压泵20动作,该燃油输送管12内的燃油系为提升位能的状态,而利用该低压喷嘴40的出油口41的高位差引导燃油经回油管11自然回流至负压泵20,因而对负压泵20而言皆是助力;另外再对回油管11口径作缩小设计,使燃油经由燃油输送管12流入低压喷嘴40时,不至因管路流速差而产生气泡,而形成引擎动作不良,更可以减少排气管路的设置,达成简化该油路设计的功效,又因负压泵20于油管内所呈现的负压效果,因此不需装置高压油管,仅以一般油管设置即可,若油管破裂时,因负压作用,该油管只会吸入空气而不会发生燃油外泄的情形,可减少火烧车的意外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士林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士林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0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器固定座的快拆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无主从环形对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