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1481.X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刘苏峰;赖金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2 | 分类号: | H01R12/22;H01R1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配接方向厚度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对于线缆连接器组件而言,线缆与电子元件之间的焊接点一般为较脆弱、易遭破坏的部位。所以会需要增加盖体来遮盖该接点,以保护线缆与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并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整体美观。例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 7,318,741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508416Y号分别揭示了一种钩挂于绝缘本体以保护线缆焊接点的盖体结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 2624452Y号提供了一种包覆成型于绝缘本体外以保护线缆接点的盖体结构。无论包覆成型的盖体或带有卡钩的盖体,都必然要求其具有相当大的体积,因而无法适用在较小的空间内。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沿配接方向的长度短小,适用于狭小的安装空间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沿配接方向延伸的配接部、与配接部相交设置的板接部、安装于配接部并穿透板接部的导电端子、平行贴靠于板接部并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相连以连通导电端子的线缆、盖体及包覆体。盖体滑动地配合于板接部,并与板接部共同遮覆电路板于其间。线缆暴露于盖体外以便连接于电路板,包覆体包覆成型于线缆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处且与所述盖体一端相邻接以加强线缆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盖体与配接板可有效保护电路板,而滑动组装的方式可减小盖体与板接部的厚度,从而减小线缆连接器组件配接方向上的长度;包覆体可保护线缆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为组装盖体前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沿配接方向A-A延伸的配接部11,与配接部11相交设置的板接部12,安装于配接部11并穿透板接部12的导电端子2,平行贴靠于板接部12并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电路板3,与电路板3电性相连以连通导电端子2的线缆6,及一盖体4。盖体4滑动地配合于板接部12,并与板接部12共同遮覆电路板3于其间。
绝缘本体1包括设有配接端口110以与对接连接器配接的配接部11及与印刷电路板3相连接的板接部12。本实施方式中配接端口110为符合Serial ATA标准的电源与信号传输接口。配接部11呈纵长形,设有与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的配接方向A-A及与配接方向A-A垂直的纵长方向B-B。配接部11大体位于由配接方向A-A与纵长方向B-B界定的水平平面内。板接部12用于支撑印刷电路板3,大致位于与配接方向A-A垂直的竖直平面内,使得印刷电路板3沿竖直平面放置,从而方便焊接于印刷电路板3的线缆6沿纵长方向B-B延伸,以适应特殊应用环境。
导电端子2沿纵长方向B-B排布于绝缘本体1内,借助中部的倒刺22固定于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配接部11内并伸至配接端口110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的弹性部21、及伸出板接部12并以插入方式电性连接于印刷电路板3的焊接部2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焊接部23也可为表面安装型(SMT)以平面焊接于印刷电路板3。
印刷电路板3平行贴靠于板接部12,设有与纵长方向B-B对应的长边32、沿与配接方向A-A和纵长方向B-B垂直的C-C方向(即线缆排布方向)延伸的短边31。印刷电路板3的前表面(未标示,指临近板接部12的一面)沿短边31方向排布有若干导线接点33、34用以焊接导线,沿纵长方向B-B排布有若干端子接点35用以连接导电端子2。
线缆6为扁平线,设有若干信号导线(图中位于两侧的细线为信号导线)与电源导线(图中位于中央的粗线为电源导线),每一导线包括位于最内层并与导线接点33相连的芯线61、包覆芯线61的绝缘层62、包覆绝缘层62并与导线接点34相连的屏蔽层63及位于最外层的外绝缘层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1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