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制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301536.7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6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肖钢;汪达成;邹贺祥;王玉晓;白永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6 | 分类号: | C01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氢装置,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万向性的液体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储氢材料硼氢化钠具有储氢量高、存储安全、使用方便、环境友好、产生的氢气纯度高等优势,近来,将硼氢化钠作为储氢载体用于供氢装置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深入研究。
传统的硼氢化钠制氢反应器,是将硼氢化钠溶液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偏硼酸钠和氢气,包含偏硼酸钠、未反应的硼氢化钠和水等的反应残液流入反应器,氢气从位于反应器上端的排气口排出。如若反应过程中反应器发生翻转甚至倒置,当废液没过排气口的位置后废液便从排气口溢出,导致后续氢气净化系统瘫痪,氢气不能正常排出也会导致反应器内压力骤升,存在安全隐患。公开号为CN10104990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硼氢化物水解制氢的装置,该装置有两个密闭容器,通过导液管相连通,两密闭容器分别为反应区容器和储料区容器,储料区容器内的反应料通过导液管进入反应区容器后,在催化剂的催化下产生氢气,生成的氢气再由导气管导出。该装置可以实现自控供氢,但该装置一旦倒置,反应区容器内的溶液就会顺着导气管流出,导致后续气体净化系统或者燃料电池系统瘫痪或受损。对于氢气发生器,尤其用作便携式供氢时,如果不能翻转和倒置会给使用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任意翻转、翻转过程中能正常排气、且废液不会溢出的制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造性的劳动,研制出了一种液体制氢装置,包括催化剂管和废液腔,所述的催化剂管设在废液腔内,其一端与设于废液腔外部的进液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废液腔内部相连通;废液腔内部填有吸水材料,废液腔壁上还设有出气口。
所述的吸水材料蓬松且将废液腔填满。
所述的吸水材料为高吸水性树脂、热合无尘纸、海绵和海绵吸水辊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反应液经泵从进液管注入到催化剂管内,与催化剂管内的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废液从催化剂管的另一端流出,在废液腔内经过吸水材料进行气液分离,反应废液被吸水材料吸收,气体通过疏松的吸水材料后,由废液腔上设有的排气孔处排出,进入后续过程。废液腔内填充的吸水材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反应后废液量的多少和废液腔的体积而定,如果产生废液体积大,则要相应的增加吸水材料的用量;如果废液腔的体积较大,为了填充满整个废液腔,也要相应的增加吸水材料的用量。为了更好的实现气液的完全分离,废液腔内填充的吸水材料一般要充满着整个腔体,而且为了更便于氢气的流出,填充不易过紧,要疏松填充,适宜气体流过。因此本实用新型无论怎么翻转,其气液分离过程均如上所述,只要吸水材料没有达到饱和,废液就会完全被吸水材料吸收,不会流出,因此无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如何翻转、倒置,都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正常供氢,可以满足便携式装置对供氢设备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常用的反应液为硼氢化钠溶液,常用的催化剂为泡沫镍催化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催化剂管3和废液腔5,所述的催化剂管3设在废液腔5内,其一端与设于废液腔5外部进液管1相连通,另一端与废液腔5内部相连通;废液腔5内部填有吸水材料6,废液腔5壁上还设有出气口2。所述的吸水材料6蓬松且将废液腔5填满。所述的吸水材料6为高吸水性树脂、热合无尘纸、海绵和海绵吸水辊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催化剂管3内装填有催化剂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反应液经泵从废液腔5上部设有的进液管1注入到催化剂管3内,与催化剂管3内的催化剂4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废液从催化剂管3的另一端流入废液腔5内,经过废液腔5内设置的吸水材料6进行气液分离,反应废液被吸水材料6吸收,气体通过疏松的吸水材料6后,由废液腔5上部设有的排气孔2处排出,进入后续过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倒置使用时,反应液经泵从废液腔5下部设有的进液管1注入到催化剂管3内,与催化剂管3内的催化剂4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废液从催化剂管3的另一端流入废液腔5内,经过废液腔5内设置的吸水材料6进行气液分离,反应废液被吸水材料6吸收,气体通过疏松的吸水材料6后,由废液腔5下部设有的排气孔2处排出,进入后续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汉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1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