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301846.9 | 申请日: | 200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8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叶昌旗;刘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629;H01R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涉及尤其一种连接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
【技术背景】
中国台湾专利第334506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位于底部的加强件、收容于加 强件中的绝缘本体、连接加强件并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遮罩片及连接加强件并用于按压遮罩 片的压杆。其中,遮罩片由金属材料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前端向下弯折的舌部、后端弯折 的连接部及相对两侧向下弯折的边框。通过冲压的方式在一料带上冲压出一呈平板状的遮罩 片,再通过弯折形成上述的舌部、连接部及边框。但是,此封闭结构的遮罩片是直接由料带 上整体冲压形成,然后对相应侧边进行弯折,得到所述的遮罩片,此遮罩片的结构浪费了较 多的金属材料,且一条料带仅能排列一组遮罩片,所以,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收容有若干导 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方的遮罩片,所述遮罩片为冲压形成,其设有两侧边 及位于侧边之间的中央框口,所述中央框口的宽度大于两倍的展开后的侧边宽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遮罩 片在金属料带上可采用双向对插方式排布,充分利用金属料带,本电连接器具有节省材料及 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
【技术背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遮罩片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遮罩片采用双向对插的排布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7,用于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其包括组装 于电路板1上的绝缘本体2、组装于绝缘本体2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位于绝缘本体 2后端的连接装置4及连接于连接装置4并屏蔽于绝缘本体2上的遮罩片3。电连接器7安装于电 路板1的上方,电路板1的下方组装有背板5及安装于电路板1与背板5之间的绝缘层6。
请参阅图2,电路板1一端设有一对第一通孔10,电路板1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11。电路 板1的下表面相邻安装有绝缘层6。绝缘层6的后端设有与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0相对应的第一 穿孔60,绝缘层6的前端设有与电路板1的第二通孔11相对应的第二穿孔61,于第一穿孔60与 第二穿孔61沿孔壁各向上凸伸出凸柱(未标号),该凸柱(未标号)可插入电路板1的第一 通孔10及第二通孔11以将绝缘层6定位于电路板1上。绝缘层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对弯折 向下延伸的卡勾62,该卡勾62可卡持背板5的侧边,用于将背板5安装并固定于绝缘层6的下 方,背板设有与绝缘层6的第一穿孔60及第二穿孔61相对应的第一螺孔50及第二螺孔51。
电连接器7的绝缘本体2设有若干端子孔20,端子孔20中收容有导电端子(未图示)。绝 缘本体2四周设有侧壁23,相对前后两端的侧壁23设有一对水平贯穿该侧壁23的拾取槽21。 连接装置4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连接装置4于其靠近绝缘本体2的侧边并向远离绝缘本体2的 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42,凹陷部42与相邻绝缘本体2的拾取槽21相对齐以形成充足的操作空 间。凹陷部42的两端各设有结合孔40。在结合孔40两外侧设有一对收容遮罩片3相应部位的 连接槽41。一对螺栓43贯穿连接装置4的结合孔40、电路板1的第一通孔10、绝缘层6的第一 穿孔60及背板5的第一螺孔50将连接装置4定位于电路板1上的绝缘本体2一侧,从而将连接装 置4连接至电路板1、绝缘层6及背板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1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