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然气余热再生脱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380.4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4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英;蒋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科达自动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C10L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余热 再生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余热再生脱水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吸附剂变温吸附再生原理对吸附塔内的吸附剂进行脱水再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天然气脱水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左吸附塔21和右吸附塔22,左吸附塔21的输入端和右吸附塔22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阀12和阀13与进口分离器1的输出端连接,进口分离器1的输入端与进气口连接,左吸附塔21的输出端和右吸附塔22的输出端通过双向引流装置3相互连接,左吸附塔21和右吸附塔22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阀并经冷却器5、气液分离器6、压缩机7与进口分离器1的输入端连接。
双向引流装置3的作用是将左吸附塔21输出的天然气引入右吸附塔22或将右吸附塔22输出的天然气引入左吸附塔21。该双向引流装置3包括串连设置的阀31和阀33,串连设置的阀32和阀34,以及连接阀31的输出端与阀32的输出端的支路37;阀31的输入端与阀32的输入端均与左吸附塔21的输出端连通,阀33的输出端与阀34的输出端均与右吸附塔22的输出端连通。该双向引流装置3的支路37上设置有加热器4和天然气的输出管道,天然气可经该输出管道输出或经加热器4加热后进入左吸附塔21或右吸附塔22。
上述天然气脱水装置采用了吸附剂变温吸附再生原理来对左吸附塔21和右吸附塔22中的吸附剂进行脱水再生,从而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该天然气脱水装置的运行过程为:
(1)在天然气的脱水周期中,湿的入口天然气首先经过进口分离器1进行除油、水后,再经阀12或阀13至左吸附塔21或右吸附塔22进行天然气的吸附脱水,脱水后的天然气从左吸附塔21或右吸附塔22输出并经双向引流装置3中的天然气的输出管道和后置过滤器8,作为产品气外输。
(2)在吸附剂的再生周期中(以右吸附塔22的脱水再生为例),湿的入口天然气首先经过进口分离器1进行除油、水后,再经阀12至左吸附塔21进行天然气的吸附脱水,以脱水后的天然气作为再生气从左吸附塔21输出并依次经双向引流装置3中的阀32、加热器4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经阀33至下而上引入右吸附塔22对右吸附塔22中的吸附剂进行脱水再生。从右吸附塔22输出的再生气通过冷却器5冷却并通过气液分离器6将气体中的液态水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天然气经过压缩机7增压后进入进口分离器1的入口端重新循环脱水。
上述天然气脱水装置在进行吸附剂的再生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器4将再生气加热至250℃左右,加热方式为加热炉加热或电加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的天然气余热再生脱水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天然气余热再生脱水装置,包括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左吸附塔的输入端和右吸附塔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阀与进口分离器的输出端连接,进口分离器的输入端与进气口连接,左吸附塔的输出端和右吸附塔的输出端通过双向引流装置相互连接,其中,进口分离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压缩机和换热器与进气口连接,左吸附塔的输入端和右吸附塔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输出阀,双向引流装置通过阀与进口分离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器串连设置在双向引流装置的再生气输送管道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串连设置有粉尘过滤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粉尘过滤器的输入端通过阀与进口分离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串连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换热器之间串连设置有冷却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降温系统分别与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降温系统包括冷干机,冷干机的输入端通过阀与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连接,冷干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阀和阀与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降温系统得输出端分别与左吸附塔的输入端和右吸附塔的输入端连接;左吸附塔的输出端和右吸附塔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输出阀和输出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科达自动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科达自动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踏板式高压喷雾器
- 下一篇:高尔夫球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