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垫车衣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551.3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齐贵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贵忠 |
主分类号: | B60J11/00 | 分类号: | B60J1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楠 |
地址: | 550009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衣,尤其是一种气垫车衣。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的普及,停车位十分紧张,大多数汽车无法停入车库中,因此只有用车衣对车身进行保护。但是,目前的车衣只能进行简单的防雨、防尘,由于常规的车衣对冲击力的吸收小,而且车衣直接贴在车身上,因此对冲击及日晒的防御能力差,例如冰雹及一些外部擦伤,现有的车衣就很难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太阳在长时间照晒后,连车衣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温度,无法有效的为汽车降温。因此现在有一些气垫型车衣,它们主要都是将车衣制成一个气囊或在包含气囊的夹层,这种结构虽然抗冲击力方面的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容易损坏,而且有一处出现损坏,整个气囊都需要进行更换,而且由于内部空气是无法进行流通的,因此其散热效果依然不理想,并且还容易从车身表面滑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垫车衣,它不仅能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而且抗冲击性能好,具有降温作用,不易损坏,不易滑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气垫车衣,包括车衣表层,在车衣表层下方设有相互平行的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供气管连通,供气管的底端设有带阀门的气嘴,并在每根通气管上间隔的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球型气囊。
在每根通气管上的相邻的两个球型气囊之间的间隔为180~220mm,并且在相邻的两根通气管上的两个球型气囊之间的间隔也为180~220mm,3个最近的球型气囊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并且球型气囊的半径为20~30mm。
在球型气囊的顶端设有连接垫,连接垫上侧与车衣表层的内侧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常规的车衣下方安装上带有球形气囊的通气管,球形气囊使车衣与车身之间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并且由于充气范围小,使得其不易损坏,即使出现损坏也容易维修,而且通气管及球形气囊与车身之间的空隙可以进行空气流通,使车衣能起到散热效果,并且球形气囊的均匀分布增加了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使车衣不易从车身上滑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球型气囊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气垫车衣的结构如图1所示,制作一个常规的车衣表层1,在车衣表层1内侧粘贴上橡胶制成的通气管2,每根通气管2都相互平行,通气管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供气管4连通,供气管4的底端安装上带阀门的气嘴5,并在每根通气管2上间隔的安装与通气管2连通的球型气囊3,并且在球型气囊3的顶端连接一块相交制成的连接垫6,连接垫6的上侧与车衣表层1的内侧进行粘接;球型气囊3的半径为25mm,在每根通气管2上的相邻的两个球型气囊3之间的间隔为200mm,并且在相邻的两根通气管2上的两个球型气囊3之间的间隔也为200mm,3个最近的球型气囊3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在使用时,将车衣盖在车身上,然后打开气嘴5的阀门,对气嘴5进行充气,空气通过供气管4进入到通气管2中,通气管2将空气送入到球型气囊3内,使球型气囊3鼓起,充气完毕后,关闭气嘴5的阀门。充气后的球型气囊3使车衣表层1与车身之间形成一个保护层,当有东西撞击车身时,球型气囊3将吸收冲击力,避免车身受伤;除了车衣本身的防水、防尘作用外,还能减小了冰雹、碰撞对车身的划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而车衣表层1与车身之间存在很多间隙,空气可以在这些间隙中进行流动,车衣表层1吸收了阳光直接照射的温度,其热量由下方间隙中流动的空气带走,不会传递给车身。
球型气囊3的半径为20~30mm,如果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了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会导致重量、体积的增加,影响携带,并且放置在车身上的稳定下会下降;3个最近的球型气囊3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其间隔为180~220mm,这是由于正三角形的受力稳定,在吸收冲击力上比其他结构更有效,而且可以使每3个相邻的球型气囊3之间都形成正三角形,保持了每个区域的面积相同,受力能均匀分散;相邻的两个球型气囊3的间隙如果过小,则车衣的制作成本就会增加,如果间隙过大,难以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会出现积水现象。当某个球型气囊3出现损坏时,也便与检查及更换;同时在球型气囊3的顶端的连接垫6增加了粘接面积,提高了产品的牢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贵忠,未经齐贵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