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694.4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3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伟;苏现保;杨忠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13/42;H01R13/50;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音频、视频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插头线缆连接器经常会在对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外侧设置有一外壳,此外壳具有绝缘与保护的作用。部分插头电连接器包覆成型外壳,部分组装成型外壳,其中对接部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扣持装置。于2001年03月20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203,370号揭示了一种外壳与对接部之间的扣持方式,在此专利中的对接部与外壳上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与内螺纹,即外壳是通过螺纹的啮合扣持到对接部。在螺纹相互啮合过程中,由于外壳的表面光滑,使得外壳和对接部啮合时,外壳的握持不方便且很容易导致啮合不完全。
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于握持的螺纹连接组装的线缆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设有主体部的对接部、金属外壳及塑料外模,所述金属外壳上设有内螺纹,主体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与所述金属外壳通过螺纹连接相互组装,所述金属外壳上形成一缺口,塑料外模突伸形成一凸槽,所述塑料外模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凸槽卡置于所述缺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通过设有相互卡扣配合的缺口和凸槽,以达到方便握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如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100包括对接部1、金属外壳2、塑料外模3。
请参照图1所示,对接部1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圆柱形主体部11,主体部11内设置有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子12,自主体部11向后延伸形成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直径小于主体部11,在连接部13外围设有若干外螺纹14。端子12的尾部15延伸超出连接部13的后表面。在端子尾部15的附近设有一与主体部11电性连接的用来收容线缆(未图示)的收容件16,在收容件16的末端远离螺纹部14的地方形成一环形部17。
呈圆柱状的外壳2是由具锌合金材质镀层的金属材料制成,此外外壳2具有桶状握持部21,自握持部21的上表面向外凸起形成若干的肋形突起24。在外壳2的前端内表面设有若干与外螺纹14相啮合的内螺纹22,自外壳2的后端上表面向前凹陷形成一U形缺口23。
塑料外模3可由具有色彩的PVC(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外模3包括前部31和后部32,其中后部32的直径大于前部31的直径,自后部32的前端上表面且沿着前部31的上表面向外突出形成了一与缺口23相配合的凸槽33,凸槽33包括前壁331、侧壁332,333、后壁334及底壁335。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组装时,线缆连接器100用来与线缆(未标示)相连接,线缆包括一根芯线(未图示)及一根地线(未图示),所述芯线与对接部1上的端子12的尾部15相连接,所述地线与收容件16相连接,外壳2上的内螺纹22与主体部11上的外螺纹14相啮合,且外壳2内收容有端子12的尾部15、收容件16及环形部17,外壳2上的U形缺口23与PVC外模3上的凸槽33相配合以防止外壳2与塑料外模3相对转动,在PVC外模3的前端面(未标示)使用粘合剂以确保外壳2与PVC外模3之间结合的耐久性,同时凸槽33的4个外壁突露于外壳2的上表面之上。
此种结构的线缆连接器100组装方便,可通过握持线缆连接器100的握持部21完成线缆连接器100与对接件(未图示)的插拔过程,在握持部21上设置的肋形突起24使得线缆连接器100的握持及插拔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