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302995.7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杨健;赵福全;吴成明;韦兴民;李宏华;李德国;项剑;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浙江省临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中柱,具体说是一种既能抑制车身重量增加,又能提高碰撞时中柱的反作用力的汽车中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交通工具的变化,从起初的步行逐步进行到自行车时代,然后从自行车时代慢慢地过渡到摩托车时代,而现在,轿车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众所周知,汽车的中柱是子车支撑车架的一个重要支撑体,该中柱还两边都设置有车窗,以前在汽车的侧面碰撞中,在沿中柱的法向冲撞载荷作用下,中柱上部容易发生拐裂,不能有效降低车门侵入速度及侵入量,致使乘员受重创,甚至死亡。而传统的加强中柱对冲撞载荷的承受能力都采取加强中柱强度,增加板厚,这样又不利于车身的轻量化。因此对于中柱强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汽车设计人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柱,它既能抑制车身重量增加,又能提高碰撞时中柱的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汽车中柱,有一中柱本体,在该中柱本体的外侧连接有一外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柱本体的上部连接有加强板。外加强板整个包覆连接在在中柱本体的外侧,也成U型,外加强板和加强板都是通过焊接及铆接等形式固定连接在中柱本体上,这样将中柱本体在汽车侧面收到碰撞时会产生的大变形转移到对乘员没有伤害的中柱本体下部区域,达到加强中柱本体强度,保护乘员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柱本体的截面为倒“几”字形,在该中柱本体截面的凹处固定连接加强板。这个在不增加中柱本体体积的前提下加强了中柱本体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板成U型,整个加强板全部固定在中柱本体的凹处。这样的形状设计,加强板在厚度上没有凸出与中柱本体,因此也没有增加整个中柱本体的厚度,也没有增加中柱本体的重量,对车的轻量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通过在中柱本体的上部连接一加强板,使其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既能抑制车身重量增加,又能提高碰撞时中柱本体的反作用力;
2、将汽车侧面受冲撞时产生的大变形转移到对乘员没有伤害的中柱本体下部区域,达到加强中柱本体强度,保护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柱,有一中柱本体1,该中柱本体1两端连接在侧围外板4上,在该中柱本体1的外侧连接有一外加强板2,所述的中柱本体1的截面为倒“几”字形,在该中柱本体截面的凹处固定连接加强板3。中柱本体1在厚度上没有凸出于外加强板2,而加强板3在厚度上没有凸出于中柱本体,因此也没有增加整个中柱本体的厚度,对车的轻量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如图2所示,所述的加强板3成U型,整个加强板3全部固定在中柱本体1的凹处。如图3所示,外加强板2也设置在中柱本体1的凹处,也成U型,外加强板2和加强板3都是通过铆接或是焊接固定连接在中柱本体1上,这样将中柱本体在汽车侧面收到碰撞时会产生的大变形转移到对乘员没有伤害的中柱本体下部区域,达到加强中柱本体强度,保护乘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