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移除配向布的劣部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0198.6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2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未来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其能够检测用于定向处理液晶显示面板的定向膜的配向滚轴,以从该配向滚轴的配向布自动移除外来物质。
背景技术
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实施定向处理以排列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
就定向处理方法而言,一直使用一种使用配向设备的配向布来摩擦液晶显示面板的定向膜的表面的方法,该配向设备的结构被建构成,配向布缠绕于旋转配向滚轴上。
具体言之,配向设备的结构被建构成,配向布附着至配向滚轴的外围,该配向滚轴通常由铝或不锈钢制成。一旦旋转配向滚轴,配向布便在其与定向膜的表面接触的同时摩擦液晶显示面板的定向膜的表面。液晶分子被以配向方向进行排列,且因此液晶显示面板的定向膜具有一致的特征。
就用于配向设备中的配向布而言,通常使用藉由使纹理和纤维凸起所获得的丝绒。在持续使用配向布一较长时间之后,棉绒可能自配向布凸起,配向布可能会由于该配向布自身的弹性而变形,或外来物质可能粘在配向布上。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由配向布进行定向)可能由于此配向布的瑕疵或者缺陷而被刮伤,结果液晶显示面板可能具有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不时地检测配向布。然而,此检测方法不外乎使用肉眼进行检测。结果,不可能侦测到配向布的微小缺陷,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缺陷率提高。
为解决此问题,近年来已开发了一种用于自动侦测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然而,此设备也具有问题:具有瑕疵或缺陷的配向布需要由人来手动移除。
发明内容
因此,已鉴于上述问题而制造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其能够自动侦测自配向布突出(由配向布上凸起的棉绒所导致)的股线,以及从配向布自动移除该突出股线。
根据本发明,可藉由提供一种用于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来实现上述和其他目标,该设备包括:基座;配向滚轴,其由安装于所述基座的相对端处的支撑构件来支撑,该配向滚轴可藉由安装于所述支撑构件中的一者的外侧的驱动电机而旋转;图像采集单元,其可藉由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顶部的一侧的线性电机而水平移动,该图像采集单元在其前部具备多个用于对配向滚轴进行三维拍摄的相机;中央控制单元,其用于通过使用由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拍摄的三维图像来实时计算配向滚轴的相对侧处的偏心率以及缠绕于配向滚轴上的配向布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分析并输出计算出的值、并将所述计算出的值储存于数据库中;以及移除单元,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顶部,以使得该移除单元可水平移动,该移除单元用于移除由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获知的配向布上的棉绒或外来物质以及自配向布突出的股线,该移除单元被设置成垂直于配向滚轴且由该中央控制单元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的方块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的平面图,其中图1的背光被移除;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的平面图,其中图2的配向滚轴被移除;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的平面图,其中图4的图像采集单元可水平移动;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以移除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的设备的平面图,其中图4的移除单元可水平移动;
图7是图1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图7的第一相机的工作的视图;
图9是说明图7的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的工作的视图;
图10是说明第三相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位置的侧视图;
图11是说明第三相机的第三实施例的位置的侧视图;
图12是说明移除单元的第一操作的概念图;以及
图13是说明移除单元的第二操作的概念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配向布瑕疵或缺陷移除设备 10 基座
11 支撑构件 12 驱动电机
20 配向转轴 21 配向布
22 配向布股线 23 棉绒
30 图像采集单元 31 线性电机
32 传送板 321 第一相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未来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未来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0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