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气动激光器、具有电能共生的天然气生产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0624.6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T·梅里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NRG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B01J19/08;F01N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严 慎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气动 激光器 具有 电能 共生 天然气 生产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然气的生产,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使用气动激光器生产天然气的系 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另外称为CH4)当前具有数种已知的来源,包括主要为该具体目的而钻探的 井,以及作为油井钻探和采矿的副产品而出现。其他次要来源(例如垃圾埋填(landfill)) 生成该有用的气体。尽管存在丰富的供给,但是也存在着缺点,最明显的缺点即这些供给 来源并非总是位于最方便的地方,距利用所述燃料的地方通常有很远的距离。
另一缺点存在于气体在被提取时并非总是纯净的形式,而是与硫及其他杂质混合,导 致用于将它们纯化至足够洁净以使它们适于使用的能量和时间。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情况 下,在已经被净化后,气体必须通过液化并且以大的储存容器的方式来传送或者通过经由 管道长距离传送气体而被远距离运输给使用者。
尽管这不与其生产相关联,但是当前气体供应系统的另一缺点在于,在当今天然气已 经成为跨国际政治边界所发生争端的目标,导致某些地区的短缺和过度的价格波动。这些 因素具有世界范围的经济影响力。
所需要的是用于高效地生产纯净形式的天然气的系统和方法。
此外,最近发现我们的工业时代的结果是我们地球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CO2)浓 度。广泛地相信,这些增加的CO2是全球气候变迁的原因,导致诸多引起人类生命大量丧 失的自然灾害和气象现象。CO2的持续产生以及由此造成其在地球大气中增加的存在可能 引起进一步的全球气候剧烈变迁,导致人类生命进一步的丧失,并且如果不受控制的话, 可能导致会使所有人类生命从该星球上灭绝的“失控温室效应(runaway greenhouse effect)”。
随着世界范围对于电能稳定增长的需求,由此增加被燃烧的化石燃料以及所排放 (emit)的CO2的量,已经很显然必须采取一些正确的措施来缓解这种情况。尽管将所有 用电力工业设施(electric utility)转为核能是完全不现实的,但是在本领域对这样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发电厂的出现存在需求,所述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拥有以高效的方式遏止所 有所得的排放物(emission)的能力。
指定本申请人为发明人/共同发明人的美国专利No.5,027,720、5,129,331和5,265,424 曾被开发以试图解决一些上面描述的问题。然而,仍旧存在这样的需要,即解决对化石燃 料燃烧所产生的庞大数量的CO2的最终处理。还存在这样的需要,即解决作为燃烧化石燃 料的燃烧锅炉(furnace boiler)的最终产物所产生的大量的CO2。
本发明特别适于以之前未知的方式克服本领域中存在的那些问题。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使天然气生产流水线化(streamline)和简化的系统和方法。气动激光 器由例如二氧化碳的气体提供动力,而该同样的气体被所述激光器的光束加热的催化转化 器(catalytic converter)转化。其他气体可以在所述激光光束加热的其他催化转化器中同 时形成。生成的转化气体可以被用来生产燃料气体。所述方法的剩余热和/或副产物可以 被用来生产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方案中,利用气动激光器从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道气体 (flue gas)废弃排放物的CO2组分生产天然气。因此,从该特定实施方案生产的燃料气 体可以提供丰富的能量(即天然气、电)来源,而同时减少排放到地球大气中的CO2的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从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的燃烧来生产天然气,所述 燃烧产物被用在气动激光器中。在该特定实施方案中,废弃的烟道气体不被使用,因此在 燃烧之前对气体产物的调节不是必须的。
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了被视为本发明特点的其他特征。
尽管在本文中本发明被图示和描述为在利用气动激光器、具有电能共生的天然气生产 中实现,但是本发明并不打算被限制到所示出的细节,因为可以在其中作出各种修改和结 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并且落入权利要求书等同物的范围和范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RG环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RG环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0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