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类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0838.3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7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梶原孝之;上原完;池永成伸;野田公宪;山口昌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A43B1/10;C08J3/24;C08J9/04;C08L23/16;H01B7/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邸万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共聚物 含有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烯类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仅由乙烯和α-烯烃构成的交联特性优异的新型乙烯类共聚物、以及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一直以来用于各式各样的用途中。
例如,使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得到的交联发泡体,由于机械强度高、重量轻而且柔软,而用于建筑用外饰材料、内饰材料、车门玻璃滑槽等汽车部件、包装材料、日用品等中。其中,由于没有进行交联的发泡体虽然做到了重量轻,但机械强度低,因此,在上述这样的用途中使用发泡体时,要通过进行树脂的交联反应使发泡体内的分子链结合而提高机械强度。
在鞋类或鞋类用部件,例如运动鞋等的鞋底(主要是中底)中,也使用了树脂的交联发泡体。在鞋类或鞋类部件中,要求重量轻、抑制因长期使用引起的变形、具有能够耐受苛刻的使用条件的机械强度以及回弹性的条件。
众所周知,在鞋底用中,一直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交联发泡体,但使用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组合物成型的交联发泡体的比重高,而且压缩永久变形大,所以,例如在用于鞋底的情况下,存在有沉重、且鞋底因长期使用被压缩而失去回弹性等机械强度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分别记载了涉及使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得到的交联发泡体、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得到的交联发泡体的发明,但在这些发明中,虽然改善了低比重性和压缩永久变形性,但是仍然无法得到充分的性能。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乙烯-α-烯烃-特定的非共轭多烯无规共聚物,但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可知,从提供低比重、压缩永久变形(CS)小的均匀品质的发泡体的观点出发,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因此,需求出现低比重、压缩永久变形(CS)小的均匀品质的发泡体,和用于制造该发泡体能够使用的交联特性高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组合物。
此外,本申请的申请人曾提出了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类共聚物橡胶的树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4),在将其用作电线包覆用原料的情况下,与使用含有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的共聚物作为电线包覆用原料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相比,耐候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更优异。但是,对于在用于电线包覆等的情况下的耐候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要求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硫化橡胶的替代品,用于汽车部件、工业机械部件、电子-电气机器部件、建筑材料等,但要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橡胶弹性都是优异的,例如,已知当使用含有结晶性聚烯烃树脂、和利用茂金属类催化剂调制得到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多烯共聚物橡胶的组合物时,能够制造低温特性、拉伸强度比过去的硫化橡胶高的成型体(参照专利文献6)。但是,仍然希望出现能够制造机械强度与拉伸伸长率等韧性的平衡更优异的成型体的热塑性弹性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9-501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06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5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49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127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9-12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交联特性优异的新型乙烯-α-烯烃共聚物。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鞋类用部件等的低比重、压缩永久变形(CS)小的均匀品质的发泡成型体、能够制造该发泡成型体的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和由发泡成型体得到的鞋类用部件。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线包覆材料等的耐候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优异的乙烯类共聚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得到的电线包覆材料及电线用护套。进而,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合于作为硫化橡胶替代品使用的、能够制造机械强度和拉伸伸长率等韧性的平衡更优异的成型体的热塑性弹性体。
本发明的乙烯类共聚物(A)为仅由乙烯和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形成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满足全部下述(a)、(b)和(c)的条件:
(a)由红外线吸收测定求得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含量为0.06~1个;
(b)MFR10/MFR2.16为8.5以下;并且
(c)密度为0.850~0.910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0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