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0874.X | 申请日: | 200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熊泽胜久;田浦隆之;山本正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4/30 | 分类号: | C08G6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族 聚碳酸酯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酯交换反应制造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方法,详细地说,涉及过滤原料的过滤器的更换频率得到降低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耐冲击性等机械特性优异、且耐热性、透明性等也优异的工程塑料,被广泛用于办公自动化部件、汽车部件、建筑材料等。特别是通过有效利用耐冲击性和透明性等特性,将其作为光学用材料广泛用于光学透镜、记录用光盘、片、瓶等用途。
作为该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所谓的界面法已被工业化,该界面法以双酚化合物等芳香族二元醇和光气为原料。
但是,该方法被指出存在如下问题:必须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光气;对环境的负荷高的二氯甲烷等溶剂是必需的;并且,大量产生的副产物氯化钠混入聚合物中;等等。
另一方面,将芳香族二元醇和碳酸二酯以熔融状态进行酯交换,在将副产物苯酚等低分子量物质去除到体系外的同时,得到芳香族聚碳酸酯,这种得到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方法作为所谓的熔融法很久以来也是为人们所知的。熔融法制造芳香族聚碳酸酯的优点是,它不存在上述那样的利用界面法所产生的问题。
可是,芳香族聚碳酸酯如上所述作为光学用材料用于光学透镜和记录用光盘,特别是在这些用途中异物的混入成为致命的问题。
作为减少芳香族聚碳酸酯中的异物的方法,公开了使用由过滤器过滤除去了异物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作为原料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了将作为原料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混合熔融后,使用经特定处理后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另外,公开了对用过滤器处理的原料液的流量和过滤器的过滤面积进行规定的方法等(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39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48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56071号公报
然而,由于过滤原料的过滤器随着过滤时间的增长慢慢地发生堵塞,所以通常在过滤器前后的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更换成新的过滤器或更换成经清洗后的过滤器的作业。
但是,用作熔融法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原料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它们的混合物的熔点大大高于室温,所以存在原料过滤器的更换作业伴有较大的危险的问题。为了降低过滤器的更换频率,也有将每单位流量的过滤面积增大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装置过大,使过滤器更换作业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的问题。
原料中含有酯交换催化剂时,微量析出的催化剂使上述那样的问题更加严重,所以人们在对上述问题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用于过滤原料的过滤器的更换频率的制造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设置两台以上用于过滤原料的过滤器,则能够降低过滤器的更换频率,基于该认识完成了本发明。
这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是以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为原料来制造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处于熔融状态的原料用串联配置的2台以上的过滤器过滤后,供给至反应器。
此处,原料优选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混合物,优选原料中进一步含有酯交换催化剂。
并且,对于过滤器,将位于上游侧的过滤器的网孔设为Aμm、位于下游侧的过滤器的网孔设为Bμm时,优选在过滤器的至少一种组合中A大于B(A>B),更优选A在最上游侧为8以上且B在最下游侧为2以下。
而且,过滤器优选至少为3台,优选过滤器中至少1台过滤器为褶裥式过滤器。
另一方面,处于熔融状态的原料在至少一台过滤器的过滤面上的流速优选为1m/h~20m/h,处于熔融状态的原料在过滤面上的流速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1)过滤器的网孔小于5μm的情况下,所述流速为1m/h(米/小时)~5m/h;(2)过滤器的网孔为5μm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流速为5m/h~20m/h。
并且,进而优选在原料制备槽和反应器之间进一步配置静态混合器并用静态混合器混合原料,并且优选在原料制备槽和反应器之间将酯交换催化剂添加到原料中。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下述(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0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铸型加工砂屑收集的系统
- 下一篇:聚氨酯弹性体成形性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