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膜、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1089.6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长浜勉;芳贺友美;渡边仁;松村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B32B27/2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膜 制备 方法 以及 使用 显示装置 | ||
1.一种防眩膜,包括:
基材;以及
在所述基材上形成的并包含微细颗粒的防眩层;
其中,所述防眩层在其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形状,
所述防眩层的微细凹凸形状是通过将包含所述微细颗粒 的涂料涂覆所述基材,并通过所述涂料的对流使所述微细颗粒 在平面内方向聚集而形成的,
所述防眩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 且小于等于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的三倍,
所述微细颗粒实质上是由具有小于所述防眩层的厚度的 两倍的粒径的微细颗粒构成,并且
所述微细颗粒的粒径分布的波动系数大于等于25%且小 于等于40%,所述波动系数为标准偏差/平均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将至少一层具有透光性 的层层压至所述防眩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微细颗粒由具有不 同粒径分布的两种或多种微细颗粒构成,以及
所述微细颗粒实质上是由具有小于平均直径最大的微细 颗粒的平均直径的1.6倍的粒径的微细颗粒构成,且所述防眩 层的厚度大于等于平均直径最大的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 的0.8倍且小于等于平均直径最大的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 的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微细颗粒包含聚苯 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 聚物、三聚氰胺、和硅石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外部浊度为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利用树脂覆盖所述微细 颗粒,且所述微细颗粒未从所述防眩层表面凸出。
7.一种制造防眩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级除去微细颗粒;
用至少包含所述分级除去之后获得的微细颗粒、树脂、 以及溶剂的涂料涂覆基材;
干燥涂覆至所述基材上的所述涂料,通过所述涂料的对 流而在平面内方向上聚集,从而在所述涂料的表面上形成旋流 坑;以及
固化形成有所述旋流坑的所述涂料中所包含的所述树 脂,从而形成了在其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层,
其中,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所述层具有大于等于所述微 细颗粒的平均直径且小于等于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的三 倍的厚度,以及
在所述分级除去之后所获得的微细颗粒实质上是由具有 小于在其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所述层的厚度的两倍的 粒径的微细颗粒构成,并且
在所述分级除去之后获得的微细颗粒的粒径分布的波动 系数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40%,所述波动系数为标准偏 差/平均直径。
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以及
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表面侧上形成的防眩膜,
其中,所述防眩膜具有:
基材,以及
在所述基材上形成并包含微细颗粒的防眩层,
所述防眩层在其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形状,
所述防眩层的微细凹凸形状是通过将包含所述微细颗粒 的涂料涂覆所述基材并通过所述涂料的对流使所述微细颗粒 在平面内方向上聚集而形成的,
所述防眩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且 小于等于所述微细颗粒的平均直径的三倍,
所述微细颗粒实质上是由具有小于所述防眩层的厚度的 两倍的粒径的微细颗粒构成,并且
所述微细颗粒的粒径分布的波动系数大于等于25%且小 于等于40%,所述波动系数为标准偏差/平均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0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用六极电机转子冲片
- 下一篇:新型漏电保护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