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1210.5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利行;松田进;三浦茂树;藤田佳纯;明田淳;江崎郁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
背景技术
旋转压缩机例如是在房间空调器或柜式空调器等空调装置中用于压 缩制冷剂回路中的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机。
作为这种旋转压缩机,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旋转压缩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7210号公报
那么,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旋转压缩机中,在位于上方的定子芯 的跨线部(渡線部)的基端部形成有多个连通路,多个连通路沿与曲轴的 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同时将位于上方的定子芯的跨线部形成的凹部 内和外壳的体部内连通。因而,就存在这种问题,通过沿着转子芯的轴心 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通路导入上述凹部内的润滑油和制冷剂气体的 混合体的一部分会通过上述连通路从旋转压缩机排出,而流向下游侧的制 冷剂回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油分离 效率的旋转压缩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手段。
依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第一种形式是一种旋转压缩机,其具有外 壳、收纳在该外壳的下部侧的压缩机构部以及收纳在所述外壳的上部侧的 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被外嵌固定在曲轴上,并与该曲 轴一起旋转,该定子配置在该转子的外周侧,并被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在所述转子的转子芯的上端面安装油分离板,该油分离板覆盖该上端 面,并且位于从所述定子的定子芯的上端面突出的跨线部形成的凹部内 部,
在所述跨线部的基端部形成有将所述凹部内部和所述外壳的体部内 部连通起来的多个连通路,
所述旋转压缩机具有在所述转子芯的上端面和所述油分离板之间形 成的空间,
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曲轴固定,使得所述转子芯的上端面位于比所述 定子芯的上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在从所述连通路的位于出口侧的开 口端观察该连通路的位于入口侧的开口端时,所述转子芯的侧面覆盖所述 连通路的位于入口侧的开口端的比率为30%-80%。
根据所述第一种形式的旋转压缩机,通过使在从连通路的位于出口侧 的开口端观察同一连通路的位于入口侧的开口端时,转子芯的侧面覆盖连 通路的位于入口侧的开口端的比率(定子线圈间隙遮蔽率)为30%-80 %,就能够降低通过连通路向外壳的体部内部泄漏(排出)的混合体的泄 漏量,且由于能够增大碰撞到跨线部上的混合体的碰撞量,从而使油粒的 分离效率提高。
而且,能够防止油流向外壳的外部,能够避免对该外壳内的各个元件 的润滑油不足,延长旋转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依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第二种形式为一种旋转压缩机,其具有外 壳、收纳在该外壳的下部侧的压缩机构部以及收纳在所述外壳的上部侧的 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被外嵌固定在曲轴上,并与该曲 轴一起旋转,该定子配置在该转子的外周侧,并被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在所述转子的转子芯的上端面安装油分离板,该油分离板覆盖该上端 面,并且位于从所述定子的定子芯的上端面突出的跨线部形成的凹部内 部,
在所述跨线部的基端部形成有将所述凹部内部和所述外壳的体部内 部连通起来的多个连通路,
在所述连通路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设有闭塞部件。
根据上述的第二种形式的旋转压缩机,由于仅仅利用闭塞部件将连通 路的位于出口侧的开口端堵住,就能够消除(或者大幅度地降低)通过连 通路向外壳的体部内部泄漏出(排出)的混合体的泄漏量,且由于能够增 大碰撞到跨线部上的混合物的碰撞量,从而使油粒的分离效率提高。
而且,能够防止油流向外壳的外部,能够避免对该外壳内的各个元件 的润滑油不足,延长旋转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依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第三种形式为一种旋转压缩机,其具有外 壳、收纳在该外壳的下部侧的压缩机构部以及收纳在所述外壳的上部侧的 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具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被外嵌固定在曲轴上,并与该曲 轴一起旋转,该定子配置在该转子的外周侧,并被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在所述转子的转子芯的上端面安装油分离板,该油分离板覆盖该上端 面,并且位于从所述定子的定子芯的上端面突出的跨线部形成的凹部内 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液体沸腾的低成本沸腾冷却器
- 下一篇:燃料喷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