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以及燃料喷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2719.1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崇;大木久;藤原清;金子智洋;山田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34 | 分类号: | F02D41/34;F02D4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朱德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燃料 喷射 控制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 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内燃机可配备有联接至共轨的燃料喷射阀,并且在 发动机的压缩冲程中执行预喷射,随后在活塞靠近压缩冲程的上止点 时执行主喷射。
然而,当执行预喷射时,燃料喷射阀中的燃料压力脉动。 所以有一段短暂时期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压力会偏离正常的燃料压力。 如果此时执行主喷射,那么在主喷射期间实际喷射的燃料量可能会偏 离正常的燃料量。
另一方面,根据预喷射和主喷射之间的间隔确定通过主喷 射实际喷射的燃料量相对于正常燃料量的误差。也就是,可以预先获 取作为间隔的函数的误差。从而,一些内燃机设计成计算预喷射和主 喷射之间的间隔,根据算出的间隔计算主燃料喷射量中的误差,以及 根据算出的误差修正主燃料喷射量(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240755(JP-A-2005-240755))。
在上述内燃机中,由目标预喷射时刻与目标主喷射时刻的 差计算间隔。然而,实际的主喷射时刻或实际的预喷射时刻可能并不 总是与相应的目标时刻一致。因此,可以理解实际的间隔可能和算出 的间隔不同。另一方面,因为主喷射的燃料喷射量中的误差起因于燃 料喷射阀中的燃料压力脉动,所以即使间隔稍微发生变化误差也可能 大幅度发生变化。因此,在上述内燃机中,要准确地算出主喷射的燃 料喷射量中的误差是很困难的,因而要使主喷射期间的实际燃料喷射 量保持等于正常量很可能是很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其能够可靠地使在先燃料喷射完成之后的随后燃料喷射的燃料喷射量 保持为等于正常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 制装置,所述内燃机配备有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喷射阀联接至共轨 并设计成以一间隔顺序地多次执行燃料喷射。在该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中,在先燃料喷射和随后燃料喷射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使得在零梯度时 刻执行所述随后燃料喷射,所述零梯度时刻为当所述燃料喷射阀中的 燃料压力响应于燃料喷射而脉动时,在所述在先燃料喷射完成之后所 述燃料喷射阀中的燃料压力的梯度大约等于零的时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 制方法,所述内燃机配备有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喷射阀联接至共轨 并设计成以一间隔顺序地多次执行燃料喷射。在该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中,在先燃料喷射和随后燃料喷射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使得在零梯度时 刻执行所述随后燃料喷射,所述零梯度时刻为当所述燃料喷射阀中的 燃料压力响应于燃料喷射而脉动时,在所述在先燃料喷射完成之后所 述燃料喷射阀中的燃料压力的梯度大约等于零的时刻。
根据如上所述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在先燃料喷射和随后燃料喷射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使得在零梯度时刻执 行所述随后燃料喷射,所述零梯度时刻为当所述燃料喷射阀中的燃料 压力响应于燃料喷射而脉动时,在所述在先燃料喷射完成之后所述燃 料喷射阀中的燃料压力的梯度大约等于零的时刻。从而,能够减小用 于随后燃料喷射的燃料喷射量的偏差中产生的差量(dispersion)。因 此,能够使用于随后燃料喷射的燃料喷射量可靠地保持为等于正常量。
在所述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中,所述间 隔也可设定为使得当在所述在先燃料喷射之后所述零梯度时刻多次出 现时,在第一次出现的所述零梯度时刻执行所述随后燃料喷射。
在所述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中,所述在 先燃料喷射可设定为预喷射,所述随后燃料喷射可设定为主喷射。活 着,所述在先燃料喷射以及所述随后燃料喷射可设定为预喷射,并且 在所述随后燃料喷射之后可设定主喷射。
在所述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中,还优选 的是,当在所述在先燃料喷射之后所述零梯度时刻多次出现的情况下 需要改变所述间隔时,以阶跃式的方式改变所述间隔,使得在所述在 先燃料喷射完成之后出现的另一个不同的零梯度时刻执行所述随后燃 料喷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2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发动机及斯特林发动机
- 下一篇:旋转式内燃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