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与PVC相似的成型能力的基于PETG的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2734.6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安永善;李珉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梅;鲁云博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pvc 相似 成型 能力 基于 petg 装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板。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与聚氯乙 烯(PVC)相当的易成型性的基于聚乙烯对苯乙二醇(PETG)(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的装饰板。
背景技术
与聚氯乙烯(PVC)相比,用于成型目的的基于聚乙烯对苯乙二醇 (PETG)的装饰板显示优异的表面性质,但是具有窄范围的高成型温度。
也就是说,虽然PETG装饰板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和易成型性,但是 其具有窄范围的成型温度,由此使得难以进行次级的后续加工(即,成型)。 在低的成型温度下,制品的边缘可能破裂,或者制品的粘合力可能劣化。 在高的成型温度下,出现的问题在于,制品的边缘可能下垂或下陷,且表 面质量与成型质量成比例地劣化。
日本特开平第2003-246916号公开了一种具有特定的熔体体积流量的 用于柔性装饰性聚酯板的组合物,其含有特定混合比例的玻璃态转变温度 彼此不同的三种聚酯类树脂。日本特开平第2005-298715号公开了一种使 用柔性聚酯板和无机填料的具有阻燃性的组合物。这些现有技术与本发明 不同,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PETG树脂可利用的成型温度,并增宽其范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目的的PETG装饰板,该装饰 板在窄范围的低成型温度下具有与PVC的易成型性相当的易成型性。
技术方案
根据完成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板,其 包含聚乙烯对苯乙二醇(PETG)合金型树脂(alloy resin),该树脂通过将 PETG树脂与酯类树脂或弹性体树脂熔合而制备。
本发明的PETG合金型树脂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为75±3℃,该温度 低于普通的PETG树脂的玻璃态转变温度3~7℃;且因此,它适用于与PVC 的形成过程相似的低温下的成型加工。
此外,本发明的PETG合金型树脂适用于60~80℃下的成型加工。这 个范围宽,与PVC的范围相似。PETG树脂通常适用于70℃~85℃下的成 型加工。
优选地,本发明中用作合金型成分的酯类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且可以通过液相聚合法或固相聚合法 制备。本发明中使用的弹性体树脂可以是PBT树脂和聚醚多元醇(polyether glycol)的共聚物。
优选地,基于100重量份的PETG,所述酯类树脂或弹性体树脂的含量 可以是5~20重量份。
当所述合金型成分的含量低于5phr时,所述合金型树脂的Tg和成型温 度不能降低到所需的水平。当所述合金型成分的含量超过20phr时,由于 加工过程中PBT和弹性体树脂的特性,所述合金型树脂的Tg和成型温度会 非常地低,化合物的性质和板材可挤压性劣化,且由此板的可加工性下降。 同时,由于所述PBT树脂的耐化学性质,板的表面可加工性和粘合力劣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所述PETG树脂和酯类树脂或弹性体树脂熔合, 且由此降低Tg 3~7℃,并逐渐倾斜降低弹性模量的下降速率,可以制备 具有类似于PVC的热性能的化合物。由此,由该化合物可以制备适于在宽 范围的低温下成型加工的装饰板。
为了参考,一种用于评价可成型性的代表性方法是利用动态力学分析 (DMA)测量弹性模量的变化。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或其它 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
图1为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装饰板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变化 的图;
图2为显示根据实施例2的装饰板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变化 的图;
图3为显示根据实施例3的装饰板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变化 的图;
图4为显示根据实施例4的装饰板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变化 的图;以及
图5为显示根据比较实施例的装饰板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变 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phr的PBT树脂加入到PETG树脂中,并将掺合物混合挤出,然后 经板型挤出成0.5mm的厚度。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2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