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冰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3458.5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A·布罗德本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尔高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C1/00 | 分类号: | F25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金霞;田军锋 |
地址: | 美国科***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冰机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冰机。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具有扁平盘旋形蒸发器的制冰机,其中冰形成于蒸发器中。
背景技术
在制冰机领域中,期望具有能够生产连续供应的冰同时仍然保持机械简单性和在制冰过程中对诸如电力和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自动机器。
现有技术的很多制冰机设计成占据大量空间的构造。另外,现有技术的制冰机往往需要碎冰或使冰形成小块的大型和/或昂贵的机械部件。
现有技术的制冰机有时还由不准与饮用水一起使用的例如铜的材料构成。这些蒸发器通常为套管式设计,制冷剂经管间的环形空间流动。内管通常由裸铜制成,在美国,主管机构不允许在商用制冰机中裸铜与饮用水接触。为了使这些机器获批,铜管必须镀上镍或其它被认可的物质。该过程困难且昂贵,而且经常导致机器故障。
因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制冰机的上述缺点的制冰机。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包括扁平盘旋形管式蒸发器的制冰机。该蒸发器具有设置在蒸发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水通道和一个或多个制冷剂通道。将水和制冷剂供应到蒸发器,于是水在同时设置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的传导作用下冻结。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流装置,以便当蒸发器具有两个水通道时能够确保水如成功收获冰所需要的那样流动。
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冰机的蒸发器。该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水通道和至少一个制冷剂通道,其中水通道具有适于在其上形成冰的内表面,制冷剂通道适于制冷剂从中通过。蒸发器卷绕成其高度基本不随其每次旋转而增加。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蒸发器的制冰机,其中,蒸发器包括两个水通道和一个制冷剂通道,每个水通道具有适于在其上形成冰的内表面,制冷剂通道适于制冷剂从中通过。制冰机还包括向蒸发器提供水流的水源和设置在蒸发器的水通道与水源之间的分流器,其中,分流器使至少一部分水流转向至各个水通道。蒸发器卷绕成使得其高度基本不随其每次旋转而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制冰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制冰机的俯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制冰机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制冰机的蒸发器的出口的主视图;
图5是图1的制冰机的蒸发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1的制冰机的蒸发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1的制冰机的蒸发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8是本公开的分流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分流器的截面图;以及
图10是本公开的制冰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右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其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制冰机10。制冰机10进一步包括蒸发器20、一个或多个制冷剂进入管道25、一个或多个制冷剂排出管道26、一个或多个热气进入管道27、水管30、水箱40以及储槽50。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有两个进制冷剂管25和两个出制冷剂管26。
如图1-3所示,蒸发器20卷绕成盘旋体,使得其呈扁平的且高度基本不随每次旋转而增加。这代表了超过常规蒸发器的显著优势。先前认为冰不能经历下文将更详细论述的过程而象其在蒸发器20中通过那样通过半径逐渐增大的蒸发器。保持蒸发器具有单一半径的螺旋形状被认为是使冰易于排出所必需的。因此,本公开的盘旋形且扁平的蒸发器20出乎意料地使在其中形成的冰容易排出,同时使得具有所需空间量大为减少的紧凑定位。本公开还想出了用于蒸发器20的螺旋形状。
蒸发器20可涂覆有绝热材料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绝热材料21可以为泡沫材料。绝热材料21可有助于提高制冰机10的热效率,消除结在蒸发器20表面上的冷凝水和霜,而且还有助于在运输期间保护蒸发器20。
蒸发器20优选由适合与水接触的便宜的导热材料制成。例如,这种材料可以是导热塑料或诸如黄铜的金属合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蒸发器20由铝合金制成。可以进一步给铝合金上涂层和/或进行阳极氧化以提高抗腐蚀性。可用的涂层材料包括Heresite TM和Alcoat TM品牌的涂层。这代表了另一项超过常规蒸发器的显著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尔高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迈尔高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