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注塑的乙烯单峰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3490.3 | 申请日: | 200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K·福廷杰;M·赫克;L·伯格;R·卡勒;D·利尔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02 | 分类号: | C08F21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晓玲;范 赤 |
地址: | 德国韦***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注塑 乙烯 单峰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特定密度、熔融指数、重均摩尔质量Mw、多分散性Mw/Mn,以及特别的共聚单体侧链含量的乙烯共聚物,还涉及含有至少一种这类共聚物的模塑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这些共聚物用于制作注塑制品的用途,涉及含有该共聚物的注塑制品,还涉及用于制备该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乙烯聚合物的模塑组合物通过注塑用于制作制品如各种类型的盖子和闭合器、工程部件和用于汽车的配件,如导向器、把手、翻转阀(roll-over-valves)和槽箱注塑部件是已知的。这类制品具有多个必备条件,例如在注塑过程之后,即经过冷却,它们必须保持其尺寸和形状,即不收缩(低收缩性)并表现出低翘曲。当聚乙烯模塑组合物以熔体形式易于流动(良好的流动性)时,注塑过程通常易于进行。低收缩性和形状稳定性是聚乙烯的重要特性,由此,例如,来制作精确配合的工程部件。
具有满足上述所需特性的乙烯聚合物迄今被称作多峰(multimodal)产物,其在聚合物内含有至少一种相对低分子量聚合物组分和至少一种相对高分子量聚合物组分。当相对低分子量聚合物组分的共聚单体含量减至最小且相对高分子量聚合物组分的共聚单体含量取最大值时,获得特别优良的特性。
使其实现的最简单方法是分别生产至少两种组分并将它们相互混合。作为可选的方法,聚合物组分可以串联或原位平行地生产。在串联方式中,这在级联过程中通过在第一阶段制备聚合物组分中的一种并在随后的阶段中制备第二组分而实现。对于这种方式,基本上使用齐格勒催化剂,其具有优良的氢-可控性并因此使其易于在该阶段内调节摩尔质量。铬催化剂基本上不适合用于此目的,因为它们具有不足的氢可控性。最后,在相对近一些的时期内,已经做过很多尝试以通过使用被称为杂化(hybrid)或混合催化剂来生产相对高分子量和相对低分子量的组分。这些催化剂通常包含两种或更多种催化剂组分,其可以平行生产相对高分子量和相对低分子量的聚合物组分。
使用铬催化剂制备的乙烯聚合物特别适合于生产吹制薄膜(blownfilms)和适合于吹塑。然而,借助于铬催化剂制备的产品具有不适合的共聚单体分布,因为大多数共聚单体被结合到聚合物的低分子量部分内。其结果主要是对产品性质,特别是刚性、冲击强度和抗环境应力开裂(ESCR)关系的限制。
现有技术
WO 00/71615描述了包含具有0.950-0.98g/cm3的密度、60-90%的结晶度的双峰聚乙烯的注塑容器,所述双峰聚乙烯含有至少两种具有不同摩尔质量分布的聚乙烯组分且其中至少一种是乙烯共聚物。为了生产这种聚乙烯共混物,使用反应器级联或通过的熔体挤出将两种组分混合。
WO 2006/114210描述了表现出改进的光学特性的注塑制品,该制品基于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单峰聚乙烯并具有0.5-10g/10min高载荷熔融指数MFR21,50000-150000g/mol的平均摩尔质量和0.94-0.96g/cm3的密度。
WO 2005/103096描述了单峰、双峰和多峰聚乙烯,其具有0.945-0.965g/cm3的密度,10-300g/10min的MFR21和50000-150000g/mol的平均摩尔质量。这些聚乙烯通过使用由茂金属和特别的铁配合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来制备。还披露了含有这种聚乙烯的注塑制品。
WO 2006/114209描述了基于双峰聚乙烯的模塑组合物,该双峰聚乙烯通过使用混合催化剂体系来制备并具有0-3.5g/10min的熔融指数MI、0.915-0.955g/cm3的密度和5-20的多分散性Mw/Mn。这些模塑组合物被用来制备具有高透明度和光泽度的薄膜。
德国专利申请DE 102006004672.2描述了单峰乙烯共聚物和使用铬催化剂来制备它们的方法,其中所述乙烯共聚物具有特别的拉伸冲击强度和特别的共聚单体侧链含量。这些乙烯共聚物表现出3-12的MFR21、0.940-0.955的密度和超过330000g/mol的重均摩尔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无线通信初始化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传输路径估计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