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3533.8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坪根贤二;端圣一;塚原政仁;福泽正隆;成田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T.RAD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蓄热材料的内部流通有多个热送入介质的蓄热装置, 涉及能够蓄存温热或冷热的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热交换器或蓄热器、蓄冷器中,作为用于在热送入介质之 间进行热交换的结构,已知有在蓄热材料的内部设有热源流体和热回收 流体分别流动的一体型多孔套管的结构。在日本特开2003-336974号公 报中记载有其一例。在该日本特开2003-336974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 多个上述多孔套管以一定间隔配置在蓄热材料的内部,该多孔套管配置 在使热源流体和热回收流体流通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3-336974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中,具有多个 流路且流通有热源流体和热回收流体的套管,配置于设在热交换器两端 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在这些套管的外周侧填充有蓄热材料。因 此,使温度不同的多个热源流体在流路中流通而在蓄热材料中进行蓄热 时,蓄热材料的温度上升,则流通有低温热源流体的部位周围中,蓄热 材料的温度和低温热源流体的温度之差消失,或者有时颠倒,从低温的 热源流体朝向蓄热材料的蓄热受到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蓄热材料或蓄冷材 料从多个热送入介质接受温热或冷热时的蓄热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一种蓄热装置,其包括温度不同的多 个热送入介质、从各热送入介质受热后进行蓄热或蓄冷的蓄热材料、收 容该蓄热材料的蓄热器、以及将该蓄热器的内部划分而形成的第一蓄热 槽及第二蓄热槽,该蓄热装置能够在各蓄热槽中进行热送入介质和蓄热 材料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蓄热槽和第二蓄热槽中至 少一个蓄热槽的内部设有内槽,该内槽在与另一个蓄热槽之间的边界部 侧封闭且在与其相反的一侧开放,在该内槽的内侧形成有进行热送入介 质和蓄热材料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并且,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槽的外 周侧,形成有蓄热材料流动的流路。
并且,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第一 蓄热槽和上述第二蓄热槽的蓄热材料能够相互流动。
并且,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形成为上述第一 蓄热槽的蓄热材料和上述第二蓄热槽的蓄热材料能够经由设在各蓄热 槽边界部上的隔壁进行热交换。
并且,本发明在上述任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散 热用管路,该散热用管路贯通各蓄热槽,且具有能够与各蓄热槽的蓄热 材料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设在各蓄热槽中的内槽内侧进行从热送入介 质向蓄热材料的蓄热,由此在内槽的内侧产生蓄热材料的对流。因此, 收容在各内槽之间的蓄热材料起到绝热材料的作用,由此能够抑制第一 蓄热槽和第二蓄热槽之间相互的温度影响,在各蓄热槽中有效地进行蓄 热、蓄冷。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内槽外周侧形成有蓄热材料流动的流路。因 此,当蓄热正的热能时,如果在内槽中蓄热而对流的蓄热材料的温度达 到一定温度以上,则在形成于内槽外周侧的流路中引发蓄热材料的对 流。并且,当蓄热负的热能时,如果在内槽中蓄热而对流的蓄热材料的 温度达到一定温度以下,则在形成于内槽外周侧的流路中引发蓄热材料 的对流。因此,能够使蓄存在蓄热器中的热能增加。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为第一蓄热槽和第二蓄热槽的蓄热材 料可相互流动,因而在第一蓄热槽的内槽外周侧流动着的蓄热材料或在 第二蓄热槽的内槽外周侧流动着的蓄热材料中至少一方的蓄热材料,在 第一蓄热槽和第二蓄热槽之间的边界附近流动。从而,在整个蓄热器中 产生蓄热材料的对流,因此能够增加从热送入介质向蓄热器蓄存的热能 量,提高收容在整个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的利用效率。并且,由于在第 一蓄热槽或第二蓄热槽的任一个中热送入介质不进行热传递时,可以利 用收容在蓄热器中的整个蓄热材料,因此可增加在蓄热器中蓄存的热能 量,提高收容在整个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的利用效率。并且,由于能够 有效地利用多个热送入介质,因而还有利于蓄热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 低成本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当蓄热材料中蓄存的热能较少时,由于不受温 度不同的其他热送入介质的影响而在热送入介质和蓄热材料之间进行 热交换,因而提高蓄热效率。并且,由于由蓄热材料来形成分离各蓄热 槽的绝热层,因而还有利于蓄热器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T.RAD,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T.RAD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端自带内衬式包装纸箱
- 下一篇:点状螺纹瓶/筒口及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