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柔韧的编织材料生产编织片段以及生产包装容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4153.6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P·斯科佩克;H·菲尔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塔林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19/14 | 分类号: | B31B19/14;B31B23/00;B29C59/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佳斐;蔡胜利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韧 编织 材料 生产 片段 以及 包装 容器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由柔韧的编织材料(1、11)来生产编织片段(2、12)的方法,其中该编织材料设有撕开线(3a、3b;13),该撕开线在要被形成的编织片段的长度(L)的距离处,该撕开线削弱了该编织材料,但是不会使该编织片段与该编织材料完全分离,并且通过撕开使该编织片段沿着该撕开线与该编织材料分离,其特征在于,该编织材料(1、11)是由小的拉伸过的塑料条带制成的织物,并且该撕开线(3a、3b;13)是通过激光束加工来生产的,其中通过扫描单元(5)沿该撕开线(3a、3b;13)的预定轮廓来引导激光束(6),并且当沿该撕开线的预定轮廓来引导该激光束(6)时,根据计划的进入该编织材料(1、11)内的穿透深度来改变该激光束(6)的激光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纵向方向(A)上移动该编织材料(1、11)时,沿着该撕开线(3a、3b;13)的预定轮廓来引导该激光束(6),以使该编织材料的纵向运动平衡的方式来引导该激光束,由此对于在激光源和该编织材料上的冲击点之间的相应距离来选择性地调整该激光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激光束(6)关于该编织材料的相对速度来调整该激光源(4)的功率,或者为了获得希望的穿透深度,调整该激光束(6)关于该编织材料的相对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小的拉伸过的塑料条带制成的织物被连接到至少一个附加的材料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附加的材料层是塑料层,其被连接到该织物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塑料层是OPP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附加的材料层是被应用到该织物的小塑料条带上的塑料材料的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4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编织材料(1、11)是由小塑料条带的织物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复合部件制成的复合材料,该小塑料条带的织物被选择性地涂敷,该复合部件从塑料膜、金属膜、无纺织物、粘合层和/或纸张中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塑料膜是敷金属塑料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2和4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撕开线(3a、3b;13)被设计成穿孔线(3a-1)或削弱线(3a-2)或穿孔和削弱线的结合(3a-3)。
11.根据权利要求1、2和4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撕开线(3a、3b;13)为阶梯状的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编织物的方向延伸的该撕开线(3a、3b;13)的轮廓的片段被完全地切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编织材料是管状编织材料(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反的外表面的该编织材料(1)受到激光束加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状编织物(1)是由小的拉伸过的塑料条带的织物(9)和膜(10)组成的复合物,并且该激光束(6)冲击该复合物的膜侧面,并且完全地切穿该编织物,使其成为片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剩余的肋在该编织物被切穿时被削弱。
17.根据权利要求1、2和4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编织材料是平坦的编织材料(1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平坦的编织材料(11)是由小的拉伸过的塑料条带(9)的织物和膜(10)组成的复合物,并且该激光束(6)冲击该复合物的织物侧面并且切穿大部分的织物(9),但是仅在少数位置中对剩余的膜(10)穿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少数位置沿该编织物的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塔林格有限公司,未经施塔林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1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