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以及蒸发燃料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4179.0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威;张 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燃料 处理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以及蒸发燃料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对燃料罐等中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处理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在专 利文件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制动器的真空倍力装置中的减压用吸入泵,将该 吸入泵的排气导入吸附罐,使吸附罐吸附的燃料再次被气化的蒸发燃料处理 装置。通过所述的简单构造,能使吸附罐所吸附的蒸发燃料再次被气化。
但是,在这种通过吸入泵的排气对吸附罐内的吸附燃料进行气化的构造 中,将吸附罐内再次被气化的蒸发燃料输送到发动机时,会耗费时间。在实 际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以及蒸发燃料处理方法中,人们希望以更短的时间, 对吸附罐内的吸附燃料再次进行气化并将其供给于发动机。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平7-2530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到上述的事实,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获得一种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以及 蒸发燃料处理方法,其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对吸附罐内的吸附燃料再次进行 气化并将其供给于发动机。
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项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吸附罐,与燃料罐连通,用于导入 在燃料罐内产生的蒸发燃料;截止阀,被设置在所述吸附罐通向大气的大气 连通管上,能够隔断吸附罐与大气的流通;吸附罐内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 述吸附罐的内压;减压装置,能够对所述吸附罐内进行减压;储存装置,被 设置在连通所述减压装置和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管上,能够临时储存蒸发燃料。
根据第1项所述发明的第2项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包括: 被设置于所述燃料供给管上的储存容器;被设置于所述减压装置和所述储存 容器之间的所述燃料供给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被设置于所述储存容器和所述 发动机之间的所述燃料供给管上的第二控制阀。
第3项所述的发明,是使用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对 蒸发燃料进行处理的蒸发燃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工序,在 关闭所述截止阀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减压装置减压至所述吸附罐内达到规定 的压力,并且将气化的蒸发燃料储存于所述储存装置中;供给工序,通过所 述燃料供给管将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的蒸发燃料提供给发动机。
在本发明的第1项或第2项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中,例如,能够用第3 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方法对蒸发燃料进行处理。
即在储存工序中,首先关闭截止阀,隔断吸附罐与大气的流通。在该状 态下驱动减压装置,用吸附罐内压传感器检测吸附罐内压的同时,对吸附罐 内进行减压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力。由此,使吸附罐内的吸附剂所吸附的蒸发 燃料再次被气化,并将其储存在储存装置中。
其次,在供给工序中(例如发动机驱动时),将储存在储存装置中的蒸发 燃料,通过燃料供给管提供给发动机。由于在储存装置中已预先储存有气化 燃料,因此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发动机供给气化燃料。
根据第3项所述发明的第4项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存工序,对 所述吸附罐内进行减压的过程中,打开所述截止阀。
通过对吸附罐内进行减压的过程中打开截止阀而向吸附罐内导入空气, 从而能够抑制气化后的蒸发燃料再次被吸附罐内的吸附剂吸附。
根据第3项或第4项所述发明的第5项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存 工序中,通过所述减压装置进行减压使所述吸附罐内达到规定的压力之后, 通过减压装置进一步对吸附罐内进行减压。
当吸附罐内达到规定的压力之后,通过减压装置再对吸附罐内进行减压, 从而能使残留吸附在吸附罐内的吸附剂上的燃料成分脱离。
第6项所述的发明,是使用第2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对蒸发燃料 进行处理的如第3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存工 序中,在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且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减 压装置。
第7项所述的发明,是使用第2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对蒸发燃料 进行处理的如第3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给工 序中,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且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从而将储存在所述储存 容器中的蒸发燃料提供给发动机。
即、第2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能够用第6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 理方法或第7项所述的蒸发燃料处理方法对蒸发燃料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1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