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EL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EL器件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4407.4 | 申请日: | 200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富树;木下基;小林知广;山本恭子;田中慎也;坂野文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3/02 | 分类号: | H05B33/02;G02B3/00;G02F1/137;H01L51/50;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小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el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评价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EL器件,其制备方法,以及有机EL器件评价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下面可以称作有机EL器件)是一种发光器件。有机 EL器件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基板/阳极/发光层/阴极(其中每一个斜线标记(/) 都表示各个层彼此邻接)。在这样的有机EL器件中,需要提高其发光效率, 并且已经进行了将上述结构中的发光层发出的光有效率地取出到EL器件 外部的尝试,即,提高输出耦合效率(outcoupling efficiency)的尝试。在专 利文件1中公开了利用这样一种尝试的有机EL器件的实例,其中半球形微 透镜被设置在基板和阳极的界面上。
[0003]
专利文件1:JP-A-2006-2368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4]
然而,上述的有机EL器件在阳极的导电性方面以及EL器件的发光效 率方面仍然不令人满意,原因是与半球形微透镜邻接设置的阳极的厚度不 均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常规有机EL器件相比其发光效率提高的 有机EL器件,以及制备这样一种有机EL器件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5]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使本发明得以实现。
本发明是如下面的<1>至<8>所述那样具体化的。
<1>一种有机EL器件,所述有机EL器件包括:
层状光学单元,其至少包含液晶材料和染料,并且具有基于构成所述 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的折射率分布,其中所述折射率分布被固定;
基板,其能够透射可见光;
发光层,其包含有机EL材料;
阴极;和
阳极。
<2>上述的有机EL器件,其中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都是层状的。
<3>上述的有机EL器件,其还包括与所述光学单元接触的配向膜。
<4>上述<3>中所述的有机EL器件,其中所述层状阳极与所述光学单 元接触。
<5>一种用于制备有机EL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A1)、(A2)、(A3)和(A4):
(A1)使用两个各自具有配向膜的基板(其中所述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能 够透射可见光),安置所述两个基板使得它们各自的配向膜彼此面对,在相 对的配向膜之间设置含液晶材料和染料的可聚合混合物,用光照射所述可 聚合混合物以使所述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取向,并且使所述可聚合混合 物进一步聚合以将其固定,从而获得液晶分子固定层(光学单元);
(A2)将所述具有配向膜的基板中的一个分离,以获得具有所述光学单 元和所述配向膜的基板(其中所述基板是能够透射可见光的基板);
(A3)在所述具有光学单元和配向膜的基板的光学单元侧形成层状的 阳极;以及
(A4)在所述基板的层状阳极侧依次形成包含有机EL材料的发光层和 层状阴极。
<6>在<3>中所述的有机EL器件,其中所述层状阳极与能够透射可见 光的基板接触。
<7>一种用于制备有机EL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B1)、(B2)、(B3)和(B4):
(B1)使用两个各自具有配向膜的基板(其中所述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能 够透射可见光),安置所述两个基板使得它们各自的配向膜彼此面对,在相 对的配向膜之间设置含液晶材料和染料的可聚合混合物,用光照射所述可 聚合混合物以使所述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取向,并且使所述可聚合混合 物进一步聚合以将其固定,从而获得液晶分子固定层(光学单元);
(B2)将所述具有配向膜的基板中的一个分离,以获得具有所述光学单 元和所述配向膜的基板(其中所述基板是能够透射可见光的基板);
(B3)在所述具有光学单元和配向膜的基板的裸露侧形成层状阳极;以 及
(B4)在所述基板的层状阳极侧依次形成包含有机EL材料的发光层和 层状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