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针运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4801.8 | 申请日: | 200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J·安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莱迪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9/10 | 分类号: | D04B9/10;D04B35/04;D04B15/6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培训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双针床针织机如双针筒圆织机、双针床或四针床 平织机或类似的设备的织针运动机构,特别设计用于自动生产无缝的 管型针织外套和内衣,例如长裤、女裤、裹腿、汗衫、T恤衫、套衫 和类似衣物,其可能在针织物罗纹口区域具有双面和双反面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到针织机以及织针。
背景技术:
高度全自动化生产是对每一现代生产工艺的基本要求。对于纺织 品领域的由针织物制成的产品而言,首先是对于内衣而言,其特点在 于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缝合实现成品操作。这不仅在成品中引 入了相当大的体力劳动量并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必然地降低了针织物 在接缝区域的加工质量。带有双面(线圈纵行)结构的弹性罗纹口的 无缝针织内衣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尽管这样的内衣在实用价值方面看 上去很理想。
已知针织机被设计用于自动生产针织品,其中三个管体相互连接。 该针织品例如是长裤、女裤、裹腿、汗衫、T恤衫、套衫和类似服装。 这些类型的针织机的非常重要的特性是:除了其它方面以外,还能够 实现针织物首先是在腰部开口区域和腿部开口区域的双面结构(所谓 的线圈纵行),以防止平针织物发生公知的不希望有的拧绞。
这些针织机中的一种是双针床平织机,其具有被布置为“V”形的 针床。为了做出线圈,这些针织机使用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依靠这 些织针能够将针织物的线圈传递到对面的针床。这些针织机的主要缺 点是:在编织针织物的双面或双反面结构的管体时,它必须在第一时 间在对面的针床上建立倒针线圈并随即将其传递到其上正在建立该针 织物的同一进程的平针线圈的针床。这不仅导致了生产周期的不适当 的延长,还导致了结构上的复杂性,结果这些针织机仅能够生产针织 物针距高至9(E)的双面结构或最终是双反面结构的针织品,对于内 衣而言,这是绝对不够的。织针运动机构的类型是上述缺陷的根源。
另一种已知的用于生产所述针织品的针织机是四针床平织机,其 具有被布置为“X”形的针床,带有与被布置为“V”形的针床的双针床针 织机的织针运动机构基本相同的织针运动机构。与具有被布置为“V” 形的针床的双针床平织机相比,这些类型的四针床平织机的优点在于: 其能够生产针织物针距高至18(E)的针织品。然而,这对于内衣如 女裤、T恤衫或类似衣物而言仍然是不够的。此外,四针床平织机明 显在机械方面实际上要比双针床平织机复杂两倍。至于生产循环的持 续时间,由于传递倒针线圈到对面的织针上所需的时间代表了操作的 延迟,四针床平织机与双针床平织机同样不利。
上述类型的另一种针织机也是具有被布置为“X”形的针床的四针 床平织机,但其采用了双筒小直径针织机中使用的双钩针。这种设备 的重大优点在于:双钩针的制造技术是成熟的并达到针杆厚度0.4mm, 这使得制造针距高达24(E)的针织机成为可能。这显著地扩宽了这 些针织机能够制造的针织品的范围。然而,此类平织机的复杂性是非 同寻常的。除了用于致动双头织针的机械装置外,还必需另外附加的 特殊辅助机械装置,以确保在织针从用于制造倒针线圈的针床上切换 至正在制造平针线圈的针床上的时刻,将倒针线圈从用于制造倒针线 圈的针钩传递到用于制造平针线圈的针钩。另一缺点是明显地限制了 针织物的密度范围,以能够安全地传递倒针线圈到用于制造平针线圈 的针钩中。
现有技术中使用双头钩针的双筒针织机可从专利文献 US-A-2003/0101775,US-B-6220061,US-A-5718128,US-A-4879884 中获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提供新的织针和新的织针运动机构对现有技术 进行改进,以能够设计用于生产不同类型的双反面或双面结构的管状 无缝针织物,其在全自动生产循环中制造而对针织物针距没有任何明 显的限制。按照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能够简化针 织机的结构布置,并且还能通过消除缝合整理操作和减少生产循环中 的闲暇时间来大幅度地改善上述类型针织品的成本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莱迪公司,未经金莱迪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