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鞋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5007.5 | 申请日: | 200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6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塞拉菲诺;索菲·塞拉菲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斐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5/02 | 分类号: | A43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 琪 |
地址: | 英属维珍群*** | 国省代码: | 维尔京群岛;V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鞋,特别是,涉及用于球类运动的运动鞋。
本发明的运动鞋已主要应用为足球鞋,在本申请的下述内容中将予以详细描述。然而,应该认识到本发明的运动鞋并不局限于这一特定的技术领域,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球类运动,例如,联盟式橄榄球,联合式橄榄球,澳式橄榄球,美式橄榄球以及板球等。
背景技术
已知的足球鞋,当从上面看时,具有相对较小的半径的凸出鞋尖和相邻的具有较大半径的曲线侧。而且,鞋的侧面通常比鞋尖相对较软。
由于鞋尖的半径较小,鞋尖踢球时很难准确的导向该球。这是因为鞋尖和球相碰触的点相对很小的变化也会导致鞋尖在该碰触点的切线方向很大的改变,因而导致被踢的球的方向的变化。因此,对于球员来说,更为普遍的是用鞋的侧面踢球,鞋侧具有较大的半径意味着其和球的碰撞点对最终球的运行方向的影响要小得多。
然而,用鞋的侧面踢球的缺点在于相比用鞋尖踢球,传递到球的上力量较小。而这种力量传递的低效是由于鞋侧面比鞋尖软而产生的。而且,鞋侧面踢球必然会导致较低效的扫射,而不是如同在用鞋尖踢球的情况下在大腿自然位置的直线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鞋,以克服或至少改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运动鞋,包括:一端具有鞋尖另一端具有鞋跟的鞋体,所述鞋尖具有用于匹配有关运动的球类的凹入部。
优选的,所述凹入部具有与该鞋将被应用的运动中的球类的半径相一致的半径。
所述鞋优选的是足球鞋。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鞋也可是用于联盟式橄榄球,或联合式橄榄球,或澳式橄榄球,或美式橄榄球或板球等运动的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运动鞋,其具有用于匹配有关运动的球类的凹入的鞋尖。
附图说明
为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运动鞋的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运动鞋的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足球鞋1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足球鞋1包括一端带有鞋跟5另一端带有鞋尖7的鞋体3,还具有在鞋跟和鞋尖之间延伸的鞋侧面9。鞋尖7包括用于踢球过程中与该球相匹配的凹入部11。所述凹入部11具有大约11cm的半径,其大体上与标准的足球半径相一致。鞋1的内部邻近凹入部11处还可设有衬垫(图未示),以在踢的过程中吸收施加于鞋1上的力,并且减小这些力传递到穿者的脚上。
凹入部11是模制成型,可采用塑料或其他合成材料,或钢。凹入部11还可加强对踢球过程中施于鞋上的力承受度。
如本领域所公知的,足球鞋1是由橡胶鞋底和鞋面皮层组成的。鞋面和鞋底的前端成形为适于凹入部11的几何形状。
参考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足球鞋1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中与图1中相对应的技术特征由相对应的数字标记指示。然而,图2中的运动鞋1,其凹入部11被加强件加固,该加强件以骨架12形式,从凹入部11向鞋1的鞋跟5延伸。骨架12包括沿鞋1的内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胁14。骨架12是由刚性塑料或其他刚性合成材料或钢组成。
应该认识到,凹入部11使鞋尖7相对准确的踢到球上。而且,由于球是被鞋尖7所踢,基于前述的理由,更多的力量可传递到所踢的球上,致使被踢的球具有更高的速度。当该鞋1被用于板球运动时,由于去除了板球鞋通常带有的鞋尖,该鞋1还能有利于更快速行走。
尽管本发明在特定的上述实施例中予以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施。例如,鞋面可由合成材料或真皮和合成材料的组合物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入部的内部可设有额外的加强件和/或衬垫,以在鞋尖踢球的过程中减少传递到穿鞋者的脚上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斐斯有限公司,未经孟斐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5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低轮廓头部的牙刷
- 下一篇:通信系统、光复用终端装置及拥挤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