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化物单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5131.1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市村干也;今井克宏;岩井真;佐佐木孝友;森勇介;川村史朗;北冈康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30B29/38 | 分类号: | C30B29/38;C30B19/02;H01L2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化物单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镓系III-V氮化物作为优异的蓝色发光元件备受瞩目,作为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 激光二极管用材料被实用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93696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 2003-292400号公报、WO2005-095682A1、WO2006-030718A1记载的方法中,用助熔剂 法培养III族氮化物单晶。也就是在均匀加热了的助熔剂中配置晶种基板,培养单晶。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231447也公开了在气液界面和单晶培养部之间设置相当大的 温度差来培养氮化物单晶。该文献实施例中的熔液内的温度差在150℃以上。
又,在日本专利特开2005-154254中,熔液内部的温度差在10℃以上、300℃以下, 优选在100℃以上、200℃以下。
公开了以下的方法,结合对装置进行摇动以及在坩埚内设置搅拌叶片等的手法,使得 产生从与原料气体相接的气液界面向原料液内部的流动,进行培养氮化物半导体(日本专 利特开2005-263622)。
公开了以下的方法,在不锈钢容器的下部设置辅助加热器,使得原料形成热对流且均 匀化,进行培养氮化物(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itride Semiconductors 2006 [IWN2006]TuP1-17)。
发明内容
一般,在气液界面,氮浓度高容易产生杂晶。这样,频繁发生在横置的晶种上堆积杂 晶,而阻碍单晶的成长。该杂晶强力附着在目的结晶上,难以除去。
纵向设置晶种基板,可以防止气液界面产生的杂晶堆积在晶种的成长面上。可是,在 气液界面附近的成长面上优先发生结晶成长,而在晶种中的熔液底部附近几乎不发生结晶 成长。因此,只能得到面内厚度分布大的单晶。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5-263622记载的方法中,需要大型装置,还需要坩埚内部形状的 复杂加工。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itride Semiconductors 2006[IWN2006]TuP1-17记载的方法 中,通过在下部设置辅助加热器,在垂直方向发生温度梯度。此时熔液上部为低温,下部 为高温。这时,熔液由于熔液上部和下部之间的热对流而被搅拌。可是,由于不能控制热 对流的流向,所以有时品质或厚度产生偏差。
本发明的课题是,通过助熔剂法培养氮化物单晶时,抑制杂晶附着到单晶上,并且使 单晶的膜厚均匀化。
本发明是这样一种制造氮化物单晶的方法:在培养容器内、在含有助熔剂以及单晶原 料的熔液中、在晶种上制造氮化物单晶,其特征在于,在培养容器内的熔液中,在水平方 向设置温度梯度。
本发明人对加热培养容器内的熔液底部时熔液的流动进行各种研究。从培养容器的底 部进行加热时,从熔液的底部向上部产生热对流,搅拌熔液。可是,热对流从熔液底部向 上无秩序地上升,所以该流动为乱流。因此,熔液与晶种基板的接触杂乱,单晶膜难以规 则地成长为层状。结果得到的单晶膜容易膜厚不均匀或产生缺陷。
本发明根据上述的认识,如图1模型化地所示,想到将熔液2的一个侧壁部3设定为 高温部,另一个侧壁部4设定为低温部。如此,如箭头A所示,在气液界面附近的水平 方向产生热对流。此时,从气液界面溶解氮,因此熔液的氮浓度上升。该对流在低温部4 侧如箭头B所示地下降,在底部如箭头C所示地流动,在高温部如箭头D所示地上升。 此时,与上下设置温度梯度相比,流动方向固定,容易整流。并且,可以使氮在气液界面 附近溶解在熔液,然后使该熔液整流地供应给整个培养容器。结果发现,晶种基板的培养 面的熔液的流动也为整流,容易使氮化物单晶的膜厚均匀化,从而完成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培养容器1内的熔液的流动的模型图;
图2是表示纵向放置晶种时的溶质对流的模型图;
图3是在培养容器1内在晶种基板5上培养单晶7的状态的模型图;
图4是说明晶种基板上的溶质扩散与厚度不均匀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中的单晶的膜厚均匀化的原理的模型图;
图6是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培养装置的模型图;
图7是GaN单晶表面的微分干涉显微镜的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5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管上带衬套的中冷器
- 下一篇:调温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