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器或航天器的机身和相应的航空器或航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5273.8 | 申请日: | 200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拉尔夫·赫尔曼;保罗·杰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器 航天器 机身 相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器或航天器的机身且涉及一种相应的航空器或航天 器。
背景技术
这样的机身由几个构件组装而成。航空器(例如飞机)在运行期间不但承 受相当大的负载循环和负载,而且承受相当大的温度差。在一定的巡航高度, 机身外侧的外部温度会是大约-55℃,而机舱部分中的内部温度为大约+20℃。 因此,在传统飞机机身的内侧设有热绝缘,所述热绝缘也构成声绝缘。
机身可以设有一个或几个壳体,尤其是设有两个壳体。
图3示出了单壳体机身1的局部截面图,其中采用本申请人已知的技术, 具有壳体元件2,壳体元件2在其内侧9包括加强部17(例如所谓的桁条)。绝 缘体20的传统构造包括在壳体元件2的内侧9与机舱的内导流板10之间的绝 缘层,这些绝缘层典型地由玻璃绒制成且集成到衬19(例如塑料箔)中。导流 板10例如安装到舱壁15上且例如由纤维玻璃复合材料制成。它也可以包括侧 面板18。这样的组装实现了内部空间22相对于机身1外侧的外部空间21的热 绝缘和声绝缘的功能。
然而,这种装置的直观的缺点是绝缘的附加重量、其空间要求、和所需的 组装工作。进而,冷凝水的聚集可导致增加的重量和导致这种组件中的潜在的 腐蚀,这使得相应的维护要求成为必要。其缺点是需要通过干燥和/或替换绝缘 体20来消除水分的聚集。
因此,提出了例如在DE 101 54 063中所描述的概念,DE 101 54 063中提出 了双壳体结构的机身。由此图4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双壳体机身的局部截面 图,例如该双壳体机身由纤维增强材料制成。
机身1的壳体元件2包括外壳体3和内壳体4,外壳体3和内壳体4彼此相 距一距离设置,从而形成芯腔7。芯腔7设有芯结构8,芯结构8例如包括折叠 蜂巢结构,该折叠蜂巢结构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或类似材料 制成,传递力和扭矩,并且稳定机身结构。同时,芯结构8提供热绝缘和声绝 缘并且通过其紧凑性增大了机舱的内部腔室。芯腔7可以通风,由箭头所示的 进气流12和出气流13示出,这使得能够根据芯腔7内的冷凝进行所谓的湿度 管理。内壳体4的内侧9面向内腔22,在内侧9上设有导流板10(例如装饰箔)。
由此,其缺点在于需要设法提供另一个附加的绝缘,因为没有该绝缘的话 无法实现可控的内壁温度例如+20℃。
发明内容
基于这些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具有上述缺点的机身和相应 的航空器或航天器。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机身、或通过具有 权利要求9所述特征的航空器或航天器来实现。
因此,提供一种航空器或航天器的机身,所述机身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元件 和绝缘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元件被设置为被动水密绝缘元件,且能够 以完全气密和水密的方式应用到所述至少一个壳体元件内部。
由此本发明具有这样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绝缘需要更少的安装空间。 进而,与现有技术相比重量也降低了。由于完全气密和水密的应用,例如胶接, 在绝缘元件和壳体元件之间不存在中间腔室,据此,一方面热绝缘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不存在水分聚集和腐蚀。
由于绝缘元件能够设置为水密的,且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能够设置为空 气密封或气体密封的,因此具有附加的优点:在绝缘材料内没有水分聚集且没 有潜在腐蚀的可能性。绝缘元件例如可以是具有闭孔的绝缘材料。因此,由于 不存在冷凝物重量,航空器的重量降低。
上述绝缘元件还形成声绝缘。当所述材料以合适的方式选取时,能够确保 改善的FST特性(Fire Smoke Toxicity properties,火灾烟气毒性特性)。
将VIP(Vacuum Insulation Panel,真空绝缘面板)技术用于绝缘元件可提供 特别的优点,因为上述全部的优点都能够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示于从属权利要求中。
所述绝缘元件可被构造为水的露点位于绝缘材料内,从而避免了机舱内的 水的冷凝。这样的露点优化的绝缘是有利的,特别对于双壳体机身结构是有利 的,因为双壳体机身已经承担了大部分的绝缘效果,仅需要一小部分的二级绝 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运营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52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