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脓毒性并发症的诊断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7996.1 | 申请日: | 200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S·巴赫拉米;W·沃洛兹祖克;G·哈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物医学医药产品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毒性 并发症 诊断 | ||
本发明涉及脓毒性并发症(septic complication)的诊断。
术语“脓毒症”用于描述与伴随有感染的炎症的全身表现相关的 各种临床病状。由于与继发于非感染性病因学的炎症应答的临床相似 性,鉴定脓毒症已成为特别有挑战性的诊断问题。在这个方面,已提 供了关于“全身性炎症应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或“SIRS”)的定义,其一般是指对于感染性或非感 染性损害的严重的全身性应答,并且还提供了关于相关的综合征“脓 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败血性休克”的定义(Bone等人,Chest 101:1644-53,1992)。SIRS可以涉及感染和众多非感染性病因学, 包括创伤。
尽管可采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脓毒症仍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 要原因。已研究了几种实验室测试,以用于与受试者的完整临床检查 相结合地用于脓毒症的诊断/预后(Giamarellos-Bourboulis等人, Intensive Care Med.28:1351-56,2002)。
已讨论了几种分子标志物,以促进人和几种动物物种中脓毒症的 诊断和治疗监控。最广泛使用的可能是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 钙素原)。作为脓毒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还已讨论了各种白介素。 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它们目前具有有限的用途。例如,Carrigan 等人(Clinical Chemistry 50(8)(2004)1301-1314)报告了下述 的在人中这些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这些数据显示,即使在其中脓毒性病模式被深入研究的人类中, 当前的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可以(即使作为平均值)分别低至 33%和66%,更不用说目前公开的数据的均一性。
这些数据显示,明确存在有关于具有改善的临床特征的新型诊断 标志物的需要。因此,脓毒症的诊断,尤其是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仍 是临床医学中的极大需要。最佳诊断应当揭示出具有形成脓毒症的危 险的人或者处于脓毒症的早期阶段的人。在下列文献中已提出或公开 了CNP和NT-proCNP在动物脓毒症模型中的使用或用作脓毒症标志物: WO 01/14885 A2,Hama等人(BBRC 198(3)(1994):1177-1182), Prickett等人(The New Zealand Medical Journal 115(1157)(2002): 第6页)或WO 2006/071583 A2。
然而,脓毒症的诊断被证实在特殊领域中,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医 学(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中是不同的和复杂的。在这些领域中, 所描述的脓毒症标志物常常不是足够可靠的。特别地,在受到多重创 伤的患者中,此种诊断常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存在有干扰在标准重 症监护医学中所测量的“正常”生理学值和参数的其他病理学过程。
受到多发性创伤的(polytraumatised)患者中的脓毒性并发症的 诊断是非常特殊的问题,在重症监护医学中对于其存在有高度的需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在已处于重症监护中的患者中, 特别是在受到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中诊断脓毒症的合适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受到多发性创伤的人患者中诊断脓毒 性并发症的方法,所述患者无外伤性脑损伤,该方法通过下列方式来 进行:测定这个患者中的人C型钠尿肽(CNP)或其前体或其片段,尤 其是C型钠尿肽的前体的N-末端片段(NT-proCNP)的水平;并且如 果与正常水平相比较,NT-proCNP的水平增加,那么将所述患者诊断 为具有脓毒性并发症或者处于形成脓毒性并发症的危险中。
特别地,在人患者的重症监护医学中,CNP被证实是极佳的用于 诊断受到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中的脓毒性并发症的诊断工具,然而,令 人惊讶的是,本诊断仅对于无外伤性脑损伤的那些患者具有高度的可 靠性和极佳的稳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物医学医药产品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未经生物医学医药产品有限责任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7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隔离天线的手持式电子设备
- 下一篇:传动器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