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缸盖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8002.8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1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佳宽;吉村淳;惠美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16M1/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特别是涉及在顶壁内表面侧附设有窜漏气体的通气室的气缸盖罩。
背景技术
作为覆盖被安装在内燃机的气缸盖上的内燃机气门传动装置部分的气缸盖罩,在气缸盖罩的内侧,为了将窜漏气体中含有的油雾从窜漏气体中分离(气液分离),而形成有供窜漏气体流过的通气室(通气通道)(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5475号公报
为了使内燃机的进气系统设备形成得紧凑化,有时会将进气歧管的集气室或者调压罐靠近气缸盖罩的上方部进行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满足集气室的形状变更和容积增加的要求的话,不得不降低气缸盖罩的高度,换言之,不得不降低被设于气缸盖罩内侧的通气室的高度。
对此,通气室的容积不足的话,会产生通气室的除去油雾功能降低的问题,为了兼顾集气室的形状变更和容积增加以及除去油雾功能,需要在维持通气室的通道高度的状态下,确保通气室的内部容积。因此,需要将气缸盖罩的通气室沿横向宽度方向(与纵置内燃机的曲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扩大。
然而,气缸盖罩的通气室沿横向宽度方向扩大的话,在气缸盖罩的顶壁上形成大面积的平滑表面,顶壁的表面刚性降低,因此顶壁容易随着气门传动机构等来自内燃机主体侧的振动而发生膜面共振,从而产生了减震降噪性能(NVH性能:降噪、减振、高乘坐舒适度)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为,仅通过气缸盖罩的简单形状改变,就能够应对被配置于气缸盖罩上方的内燃机进气系统的集气室的形状变更和容积增加的同时确保通气室的容积,并且满足NVH性能。
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其靠近覆盖气缸盖的气缸盖罩的顶壁的上方部的外表面配置内燃机进气系统的集气室,并且在所述气缸盖罩的顶壁的内表面侧形成窜漏气体的通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与所述集气室对置的部分形成为以大致沿着所述集气室的外表面形状所形成的形状成为凹面的凹面顶壁,在该凹面顶壁上形成有进一步凹进气缸盖罩内表面侧的凹部。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凹面顶壁的凹面的最下部位。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所述凹部为沿内燃机的曲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凹槽。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进而在所述顶壁上形成有凸台部和积油部,该凸台部构成供油口并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加油口盖,该积油部包围所述凸台部并在一部分上具有油排出用敞开部,并且,所述凹槽在一端开口成与所述积油部连通。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中,进而在所述凹面顶壁的内表面侧形成有格子状的肋。
根据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由于顶壁的与集气室对置的部分形成为相对于所述集气室成为凹面的凹面顶壁,因此在将气缸盖罩的高度限制在不干涉到集气室的高度的同时,确保了附设在气缸盖罩中的通气室的必要内部容积。进而,由于在凹面顶壁上形成有进一步凹进气缸盖罩内表面侧的凹部,因此能够提高凹面顶壁的表面刚性,防止NVH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罩的沿图3的V-V线的放大纵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气缸盖罩;11:螺栓凸台部;12:螺栓贯通孔;13:紧固螺栓;14:顶壁;15:通气室分隔板;16:通气室;17:窜漏气体入口部;18:窜漏气体出口;19:障碍壁;20:凹面顶壁;21:凹槽;22:肋;23:小过油孔;31:供油口;32:凸台部;33:积油部;34:油流出防止壁;35:油排出用敞开部;50:气缸盖;51:集气室;52:进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中的气缸盖罩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罩10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中,是沿气缸排列方向较长的盖状物,其整体以玻璃纤维强化聚酰胺树脂等形成的树脂成形品构成。在气缸盖罩10的外周缘部的多个部位形成有螺栓凸台部11,气缸盖罩10通过紧固螺栓13分别穿过螺栓凸台部11的螺栓贯通孔12而被紧固在气缸盖50的上表面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8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