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供热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8461.6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时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庆东NETWORK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供热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供热装置的方法,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将用户 所设置的室温与供热装置运行时测量的室温之间的差值最小化的控制供热装置 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供热装置指的是可将热水供应到供热设备的装置。供热装置燃烧燃 料,例如燃气,在供热装置中,利用燃烧产生的燃烧热将水加热,且将加热的 水循环流经设置在房间地板内的管道,以加热房间或采用加热的水供应热水。
作为使供热装置保持室温处于用户所设置的温度的控制方法,有下面的方 法:测量室温且开启/关闭供热装置的方法;测量加热水的温度且开启/关闭供 热装置的方法;和在一段时间内由用户设置供热装置的运行且在预定一段时间 内停止供热装置的运行的方法。
测量室温并开启/关闭供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一种将利用安装在室温控制 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所测的室温与用户所设置的室温进行比较,然后相应地开启/ 关闭供热装置的控制方法。使用该控制方法的供热装置的控制过程在图1中示 出。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控制供热装置的方法的室温变化过程的曲线 图。
首先,用户利用安装在室内的室温控制器设置期望的室温。在此情形中, 所设置的室温为T-set,且根据由用户所设置的室温T-set,供热关闭温度T-off和 供热开启温度T-on分别设置得具有其预定的上下温度范围。
在此情形中,供热关闭温度T-off和供热开启温度T-on均为预先输入在室温 控制器的数值。例如,当用户设置所期望的室温为25℃时,供热关闭温度T-off可设置成26℃和供热开启温度T-on可设置成24℃,从而上下温度范围根据室温 25℃保持在1℃以内。
若供热装置运行,室温升高。在此时,室温由安装在室温控制器内的温度 传感器检测。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温达到供热关闭温度T-off为26℃时,则 确定温度达到用户所设置的温度,供热装置运行停止。
在此情形中,由于供热装置运行停止,至设置在房间地板内的供热管的热 传送也就停止了,但是,聚集在房间地板内的热继续向室内辐射。因此,室温 升高达到高于供热关闭温度T-off26℃的温度(例如,27℃),然后温度才下降。 正如这样,当室温升高达到高于供热关闭温度T-off的温度时,此现象称为过冲 (overshoot)。
当供热装置停止运行以降低室温,且室温达到供热开启温度24℃,供热装 置再次运行。
在此情形中,由于供热装置运行,所以热就输送至设置在房间地板内的供 热管,但是,房间地板的温度升高达到用户所设置的室温需要预定的一段时间。 因此,室温下降到低于供热开启温度T-on的温度(例如,23℃),然后再升高。 正如这样,室温降低达到低于供热开启温度T-on的温度时,此现象称为下冲 (under shoot)。
当出现如上所述的过冲和下冲现象时,根据用户所设置的室温T-set25℃的 室温T-set的上下变化范围增加,处于23℃到27℃的温度范围内,因此不能为 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供热装置 的方法,其能够根据供热装置的运行环境自动地控制供热关闭温度T-off和供热 开启温度T-on,从而根据室温缩小用户所设置的室温的上下变化范围,由此, 让用户感到舒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供热装置的方 法。在此情形中,当运行供热装置升高室温时停止供热装置运行的温度设置成 由紧邻着当前循环之前的循环的供热关闭温度减去根据在紧邻着当前循环之前 的循环中已出现的过冲所确定的补偿值而得到的温度,且停止供热装置运行降 低室温时运行供热装置的温度设置成由紧邻着当前循环之前的循环的供热开启 温度加上根据在紧邻着当前循环之前的循环中已出现的下冲所确定的补偿值而 得到的温度,从而将所测量的室温和用户所设置的室温之间的差值最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庆东NETWORK,未经(株)庆东NETWORK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84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