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8964.3 | 申请日: | 200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饭岛荣一;箱守宗人;仓内利春;矢野孝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发科 |
主分类号: | H01J11/02 | 分类号: | H01J11/02;H01J29/8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杰;蒋 骏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防止杂 质气体侵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内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PDP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装置领域,并且最近,要求大画 面、高品质且低价格的PDP。
现在,PDP的主流是将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了地址电极的第一面板 (背面板)和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了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第二面板 (前面板)粘合在一起而成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
图11(a)、(b)的符号110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具有第一、第二面板120、130。图11(a)是用于说明内部的平面图, 图11(b)是截面图。
第一、第二面板120、130分别具有由玻璃基板构成的第一、第 二基板121、131,和配置在第一、第二基板121、131上的第一、第 二布线层122、132。
在第一布线层122上配置突条状的隔壁124,以如下方式相互面 对地配置第一、第二面板120、130,即:使第一、第二布线层122、 132相面对,并且之间具有隔壁124。
在第一、第二面板120、130的周围配置环状的密封部141,第一、 第二面板120、130由密封部141相互固定。
在第一、第二面板120、130之间封入了放电气体,使电压施加 到第一、第二布线层122、132内的电极上,在隔壁124和隔壁124 之间的规定位置上形成等离子体时,形成放电气体的等离子体,并且 由等离子体放出的紫外光照射到配置在隔壁124上的荧光层时,荧光 层发光,从而向外部放出可见光。同一图中的符号115是向外部放出 可见光的发光区域。
用于形成密封部141的密封材料采用了低融点玻璃,但是低融点 玻璃含有有机物粘接剂,所以加热固化时将放出大量的杂质气体。
因此,在密封前需要进行脱气处理,此外,即使进行了脱气处理, 密封时也会放出大量的气体,所以在将第一、第二面板120、130密 封之后,还需要长时间的老化。因此,面板的生产率受到限制,并且 需要更多的功率。
因此,近年来,为了缩短面板的制造时间,进行了密封部141采 用树脂材料的研究,如果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则能够在不加热、放 出气体少的状态下形成密封部141。
但是,在由环状的密封部141包围发光区域115,而由密封部141 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10的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离的情况下,在外部环 境中包含的杂质气体透过树脂材料侵入到面板内,导致放电气体的纯 度下降。
当放电气体的纯度下降时,放电电压将上升。
此外,当由等离子体放出的紫外光照射到密封部141上时,树脂 材料分解,也会在第一、第二面板120、130之间混入杂质气体,放 电气体的纯度下降,并导致第一、第二面板120、130之间的粘接力 变弱。
密封部141还存在着当使密封材料固化时产生杂质气体的问题, 因此尝试在使构成密封部141的树脂材料固化之前预先进行脱气处 理,并减少密封时的杂质产生量。但是,如果进行脱气处理,则密封 材料的粘接性下降,不能确保第一、第二面板120、130之间的粘接 力。
进一步地,为了消除上述缺陷,还尝试使用不产生杂质气体的铟 或铟合金等低融点金属材料作为形成密封部141的密封材料。但是, 由于密封力(粘接力)由材料的特性和面积决定,所以需要大量的低 融点金属材料,特别是,由于铟是稀有金属,价格昂贵,从而导致成 本上升。此外,还存在着密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变长等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2-75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561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231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1-210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创作,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内不会混入杂质气体的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工作原理与照明用荧光灯相似,也 利用了电场中的气体放电。
公知地,在荧光灯中,当放电气体中杂质气体的H2分子含量不 到1%时,荧光灯的启动电压将倍增。
这是由于H2分子从准稳定原子或与点火相关的电子夺得能量而 导致的。此时,为了获得放电,必须施加更高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发科,未经株式会社爱发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8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