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反应性富外型降冰片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9326.3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1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宪;全成浩;郑惠英;崔大胜;金敬勋;金钟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1/00 | 分类号: | C08G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丽娟;朱 梅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反应 外型 冰片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冰片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合物在具有光反 应性基团的单体中包含至少50mol%的外型异构体,还涉及其制造方法。本 申请要求于2007年3月22日向KIPO提交的No.10-2007-0028091韩国专 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在此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向大尺寸发展,并已用于家庭壁挂式电视以及个 人笔记本电脑,因此,就液晶显示器而言需要保证高清晰度,高品质,并 具有宽视角。特别是,由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是用薄膜晶体 管独立地驱动每个像素,使液晶的响应速率非常高,因此,可以实现高质 量的动态图像。因此,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
在TFT-LCD中,为将液晶用作光开关,液晶最初必须在一个层上取向, 在该层上按预定方向在显示单元的最内部分形成薄膜晶体管。液晶取向膜 被用以实现这一目的。
目前,关于液晶显示器,液晶取向法包括:在透明玻璃上施用如聚酰 亚胺的耐热聚合物膜以形成聚合物取向膜,并在由尼龙布或人造丝等物质 制成的摩擦布缠绕的旋转辊高速旋转时,摩擦取向膜,以完成取向。该方 法被称为摩擦法。
然而,由于摩擦法可能导致摩擦过程中在液晶取向材料的表面产生机 械划痕或大量静电,由于摩擦布产生的细纤维导致薄膜晶体管被破坏而产 生次品,从而阻碍了生产产量的提高。为了避免摩擦法中的问题从而提高 生产率,设计了一种新的液晶取向法,该方法使用UV,即光使液晶取向(下 称“光学取向”)。
光学取向的机制是,由于线性偏振紫外线照射,连接到聚合物上的光 敏基团发生光反应,且在此过程中,聚合物的主链是单向排列,从而形成 了可光聚合的液晶取向膜,其中液晶是取向的。
光学取向的代表性例子是由M.Schadt等人(Jpn.J.Appl.Phys.,Vol 31, 1992,2155)、Dae S.Kang等人(美国专利,序列号为5,464,669)和Yuriy Reznikov(Jpn.J.Appl.Phys.Vol.34,1995,L1000)公布的采用光聚合的光学 取向。
基于聚肉桂酸酯的聚合物如PVCN(聚(肉桂酸乙烯酯))和PVMC(聚(甲 氧基肉桂酸乙烯酯))已主要被用作光学取向聚合物,这在现有的专利文件和 论文中已被公开。在基于聚肉桂酸酯的聚合物进行光学取向时,通过采用 UV照射,肉桂酸酯的双键[2+2]进行了[2+2]环加成反应以形成环丁烷,由 此,单向取向的液晶分子形成了各向异性的性质,从而导致了液晶取向。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关于光学取向聚合物,日本未经审查的 No.11-181127的专利申请公开披露了一种制备聚合物型取向膜的方法和采 用该方法制备的取向膜,上述聚合物具有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主 链并具有如肉桂酸酯基团的光敏基团的侧链。然而,该专利的缺陷在于, 由于聚合物的活动能力差,即使聚合物长时间暴露于光照,也很难获得所 需的取向性质。其原因是,由于存在于聚合物内的光敏基团受该聚合物主 链的限制,该基团难以在照射的偏振光下迅速反应。因此,由于获得聚合 物网络需要很长时间,该方法效率降低,而且如果取向处理步骤在不足的 时间内完成,则因为生产的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的取向不充分,而出现二 向色性比低且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考虑到相关技术领域出现的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 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聚合物,其优点为:制备该聚合物的过程中,在分子量 显著增加的同时产率不下降,而且由于该聚合物的三维结构是平面的,当 链间交联光反应发生时,光反应基团的双键互相接近,[2+2]环加成反应的 产率和反应速率增加,从而诱导各向异性最大化。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冰片烯聚合物,其包含具有 光反应官能团的降冰片烯单体且在该具有光反应官能团的降冰片烯单体中 至少有50mol%的外型异构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93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