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平板玻璃的缓冲层形成装置及平板玻璃的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0846.6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谷井史朗;伊贺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25/08 | 分类号: | C03B25/08;C03B35/14;C03B18/02;C03C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多益;胡 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玻璃 制造 方法 缓冲 形成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平板玻璃的缓冲层形成装置及平板 玻璃的制造设备,特别涉及采用浮法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缓冲层形成 装置及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浮法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向收纳有熔融金属的浴槽的 水平浴面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形成玻璃带,接着,将玻璃带从熔融金属 浴槽出口提起,拉出至熔融金属浴槽外。利用该将玻璃带从浴槽出口提起 的拉伸力将玻璃带成形为目标厚度。接着,在提升辊上搬运玻璃带,将玻 璃带搬入退火炉,在退火炉内搬运玻璃带,并同时对玻璃带进行退火。然 后,将玻璃带切割成规定的长度,从而制造平板玻璃。
所述浮法中,利用熔融金属的浴面来形成平板玻璃的一面,并且利用 熔融玻璃在熔融金属上的扩散来形成作为另一面的自由面,因此平板玻璃 的平坦性极高,此外也适合于大量生产。因此浮法被用于汽车用玻璃、建 筑用玻璃、等离子体显示器用玻璃及液晶显示器用玻璃等的生产。
但是,浮法中,为了防止玻璃因急剧收缩而开裂或产生平坦度的下降, 对于在提升辊上搬运的高温的玻璃带,需要在控制后级的退火炉中的冷却 速度的同时进行退火。因此,退火炉的长度有时可达数百米的大小。退火 炉中,玻璃带一边在搬运辊等上搬运一边逐渐冷却,但可能会因玻璃带与 搬运辊等的接触而在玻璃表面产生瑕疵。
为了防止这些瑕疵的产生,以往向退火炉内部导入二氧化硫(SO2),在 高温的玻璃表面使玻璃成分与SO2反应,在玻璃表面形成由例如硫酸钠或亚 硫酸钠等构成的缓冲层,利用该缓冲层来抑制因玻璃与搬运辊等的接触而 导致的瑕疵的产生(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14841号公报
发明的揭示
但是,SO2是腐蚀性极高的气体,因此如果向退火炉内部导入SO2,则有 退火炉内部的设备逐渐发生腐蚀、退火炉的耐久性大幅下降的问题。
此外,由于需要在表面形成液晶显示元件的电路,因此液晶显示器用 的平板玻璃是无碱玻璃,该无碱玻璃的组成几乎不含有在电路形成时造成 不良影响的碱金属。通过浮法制造无碱玻璃时,即使玻璃在退火炉中与SO2气体接触,由于玻璃几乎不含有碱金属,因此也基本不形成由硫酸钠或亚 硫酸钠等构成的缓冲层,存在无法防止因与搬运辊的接触而导致的瑕疵的 产生的问题。
另外,为了玻璃板的生产管理,在玻璃制造装置的下游安装缺陷检测 器,要求不会引起该缺陷检测器的误动作的缓冲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替代以往 的采用SO2的缓冲层形成方法、可抑制瑕疵的产生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平板玻璃的缓冲层形成装置及平板玻璃的制造设备。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
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向收纳有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浴 槽的水平浴面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形成玻璃带的成形工序,以及将所述 玻璃带搬运至退火炉进行退火的退火工序;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 成形工序的后续工序中,使防瑕疵产生剂带电,从而在所述玻璃带的下表 面形成由防瑕疵产生剂构成的缓冲层。
此外,较好的是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静电涂敷法形 成所述缓冲层。
此外,较好的是本发明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成形工序的 后续工序中,配置用于在所述玻璃带的下表面侧形成所述缓冲层的形成单 元,所述形成单元由带电电极和带电化保持容器构成,所述带电电极配置 于所述玻璃带的下表面侧,所述带电化保持容器收纳所述带电电极,并且 以可流动的方式保持所述防瑕疵产生剂,且所述带电化保持容器在所述玻 璃带侧具有开口部,由所述带电电极使所述防瑕疵产生剂带电,并且使所 述防瑕疵产生剂从所述带电化保持容器的开口部朝所述玻璃带方向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0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