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1335.6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山濑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3/227 | 分类号: | F16D3/22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置 等速 万向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
背景技术
在汽车或各种产业机械中使用的等速万向接头中,例如前轮驱动车或独立悬架方式的后轮驱动车的驱动轴使用容许角度变位以及轴向变位的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中有一种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由作为外侧接头部件的外圈、作为内侧接头部件的内圈、夹在外圈与内圈之间作为传递扭矩的扭矩传递要素的多个滚珠、保持所有滚珠在同一平面内的隔圈作为主要构成要素,隔圈具有与外圈的圆筒形内周面相接的外球面和与内圈的球面状外周面相接的内球面,由于外球面中心与内球面中心相对于接头中心相互反向偏置而被称为双偏置式。由于滚珠被隔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即使产生动作角,滚珠中心的轴向位置也被配置在隔圈的外球面中心与内球面中心的二等分面上,维持了其等速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1394号公报
近年来,由于淬火后进行切削的淬火钢切削是绿色环保的加工,因此对于等速万向接头零件也从磨削变更为淬火钢切削。例如专利文献1中,对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的隔圈外周面的球面部分进行硬加工,除此以外的部分进行软加工。但是,专利文献1中,球面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软加工后再进行热处理硬化,之后,对球面部分进行硬加工,因此球面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壁厚产生偏差,有不能确保以往的强度或动作角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锥面部分的壁厚过薄会导致不能确保强度,锥面部分的壁厚过厚会导致不能确保动作角。
另外,在隔圈外周面全部以同样速度进行淬火钢切削时,由于外周面由球面部分和锥面部分构成,因此切削距离长、耗费切削时间,由此从缩短工作周期时间的观点来看成为一种瓶颈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缩短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精加工的工作周期时间的同时,保证用于确保强度和动作角之类的功能的精度。
本发明的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具备:具有球面状的外周面,在上述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滚珠槽的内圈;具有圆筒状的内周面,上述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滚珠槽的外圈;夹在成对的上述内圈的滚珠槽和上述外圈的滚珠槽之间的滚珠;夹在上述内圈的外周面与上述外圈的内周面之间的具有收容上述滚珠的凹槽的隔圈。隔圈的外周面由球面部分以及位于上述球面部分的轴向两侧的锥面部分构成,通过球面部分与外圈的圆筒状内周面相接。隔圈的内周面具有与内圈的球面状外周面相接的球面状部分。该隔圈的具有球面状部分的内周面,即球面状内周面,无论是其内周面只有单一的曲率半径,还是在内周面的顶点部分上具有圆筒面,都叫做球面状内周面。
如上所述构成的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的隔圈的外周面上,球面部分的作用是:当接头有一定角度时,隔圈能够在外圈的圆筒形内周面内圆滑地进行角度变位。锥面部分起的作用是:限制接头角度,以免接头产生过度的角度。
上述隔圈的外周面以及上述隔圈的球面状内周面,在淬火后进行切削加工。像这样,由于采用淬火钢切削,工作周期时间能够缩短。例如,在精加工外周面由球面部分和位于上述球面部分的轴向两侧的锥面部分构成的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的隔圈的上述外周面时,使球面部分的切削速度低于锥面部分的切削速度,由此使球面部分的切削面的粗糙度优于锥面部分的切削面的粗糙度。将隔圈的外周面的全部即球面部分和锥面部分都进行淬火钢切削,形成与磨削加工时同样形状的情况下,球面部分设置为形成与磨削面的粗糙度同样的面粗糙度的切削速度,锥面部分由于只是用来限制角度,因而尽量提高其切削速度。像这样加工,总的切削时间缩短,解决了瓶颈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改变隔圈外周面的球面部分和锥面部分的淬火钢切削的切削进给速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耐久性和NVH(Noise 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影响很大的球面部的面粗糙度,耐久性和NVH性能得以提高。
同时,以往的磨削加工中产生的磨削冷却剂的废液和磨削残渣的后处理也变得不再需要,由这些导致的对环境的影响的担心也会消除。
进而,通过将隔圈的外周面和球面状内周面在淬火后进行切削加工,能够将外周面的球面部中心与球面状内周面的球面部中心的位置精度的偏差(偏置偏差)、隔圈的壁厚的偏差(偏心所引起的壁厚的偏差)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从而能够确保稳定的强度和动作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隔圈的纵剖面图。
图2是双偏置式等速万向接头的纵剖面图。
图3A是隔圈的纵剖面图。
图3B是隔圈的半剖面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清理装置
- 下一篇:移动式仿形自动磨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