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薄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1981.2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5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奥村秀三;面了明;桥本孝夫;松井祐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B32B5/02;B32B7/02;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薄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透明基体表面上形成有由微细构造网眼构成的网格层 的透明薄板,更详细地说,涉及可适用于便携设备、家电、汽车产品等中 所采用的静电电容开关电极以及天线等中能使用的透明翻盖的透明薄板。
背景技术
在便携设备、家电、PDA、汽车产品等小型设备中,设置有透明翻盖, 其类型是在使用时打开翻盖进行使用。该翻盖的功能大部分情况下仅用于 保护设备主体,但有时要在该翻盖上附加输入功能或天线功能。
申请人曾申请了在翻盖表面上以透明的导电体设置电路的带天线的 壳体用部件(日本特愿2005-127219)。采用具有与该壳体用部件同样结构 的树脂成形体来作为翻盖,如果将其用作静电电容开关,则可从翻盖表背 两面输入,根据电极图案和软件设定,在表面和背面、即在处于关闭翻盖 的状态和打开翻盖的状态下,可实现与各自的需要功能对应的设备。
但是,在采用了视觉上透明的电极的透明翻盖情况下,如果在关闭翻 盖的状态下,例如,只要根据在下侧显示的显示器显示来接触对应位置的 翻盖就能够确定输入位置,但在打开翻盖的状态下由于完全没有表示输入 位置的图案,所以对于键操作来说非常不便。因此例如,停留在了进行根 据是否接触翻盖某个位置来判断输入这样的操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如下的透明薄板,该透明薄板 能够以从一面观看为透明、从另一面观看附加有任意图样这样的方式,使 从两面侧观看时图样不同。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提供以下结构的透明薄板。
根据本发明第1方式提供如下的透明薄板,该透明薄板具有:薄板状 透明基体;网格层,其是形成在上述透明基体表面、并由具有网眼构造的 不透明导电性物质构成的电路图案,该网眼构造为网眼轮郭由近似等幅的 极细带构成、且光线透过率是50%以上;以及着色层,其在上述网格层的 一部分区域内被设置为层叠在上述网格层的表面上的状态,并具有与构成 上述网格层的材料不同的颜色。
根据本发明第2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第1方式透明薄板,其中上述网格 层的上述极细带的带幅为30μm以下。
根据本发明第3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第1方式透明薄板,其中上述网格 层的网眼开口形状由多角形构成。
根据本发明第4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第1方式透明薄板,其被设置为如 下的状态,在未设有上述着色层的区域存在的上述网格层表面上还叠层有 与上述着色层所具有的颜色不同的低反射层。
根据本发明第5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第4方式透明薄板,其中上述低反 射层通过黑色电镀处理来设置在上述极细带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6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第4方式透明薄板,其中上述低反 射层通过黑色化成处理来设置在上述极细带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7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第1方式透明薄板,其中在上述网 格层与透明基体之间还具有沿着上述网格层网眼设置的黑色着色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网格层因为网眼轮郭由近似等幅的极细带构成且光线透 过率为50%以上,所以作为整体,轮郭难以目视识别,被识别为透明。另 一方面,在表面设有着色层的网格层部分具有利用该着色层形成部分和非 形成部分边界能容易地识别着色层图样这样的性质。因此,如果从设有着 色层的一侧观看透明薄板,则可利用着色层来目视识别图样,另一方面, 如果从没有设置着色层的一侧观看透明薄板,则不能目视识别网格层,所 以薄板整体被视为透明。
由于将网格层带幅设为30μm以下,因此用肉眼难以目视识别网格层, 从而可提高透明薄板透明性。
另外,通过在网格层或着色层表面上设置低反射层,可以抑制网格层 反射,并难以进行目视识别。
本发明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和特征可通过所添加的附图来使与优选实 施方式关联的以下记述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在该附图中,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明薄板作为翻盖的便携设备终端 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便携设备终端的翻盖的外观图以及部分放大图,
图3A是表示在打开翻盖的状态下从使用者侧看到的翻盖外观结构的 图,
图3B是翻盖剖面形状部分放大图,
图3C是表示在关闭翻盖的状态下从使用者侧看到的翻盖外观结构的 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