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2975.9 | 申请日: | 200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1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浅野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知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8B17/107 | 分类号: | G08B17/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住宅中的、通过电池驱动而检测火灾造成的烟并报警的报警器。
本发明以特愿2007-188055号作为基础申请,并引入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住宅的火灾报警器,已知的以往的报警器(光电式烟感应器)具有在室内的烟浓度超过了规定值时检测火灾,并使报警显示灯闪烁,同时通过声音报警向周围通知发生了火灾的报警功能。
这样的用于住宅的报警器,以锂电池作为电源而进行动作,一旦安装了电池,则保证例如在整个7年间不需要更换电池,而可以进行火灾监视。
在这样的报警器中,电池电压例如为3伏,其作为发光驱动LED的电压较低,所以将电池电压通过升压电路升压到例如2倍的6伏而使LED发光。由此,即使是微秒级的短时间的发光,也从LED发出足够的光量的光,并获得流入到检烟室内的烟粒子造成的散射光。
图5是将以往的报警器的发光驱动电路与MPU一起表示的方框图。在该图所示的发光驱动电路100中,相连电池102而设置恒压电路104,对于电容量较大的电容器106充电一定电压。在电容器106上,通过晶体管或FET等的开关元件108而将电容量较大的电容器110及电阻111串联连接,而且连接电阻112,以使电阻112与开关元件108及电容器110构成的串联电路形成并联。通过这样的连接结构,构成电荷泵电路。在电容器110的二次侧,通过开关元件114,连接作为发光元件的LED116。
电池102在开关元件108、114为截止的状态下,通过电阻112而将电容器110充电到恒压。然后,达到例如每10秒的火灾检测周期时,MPU118使开关元件108导通,对电容器106串联连接电容器110而升压到2倍的电压。同时,MPU118通过使开关元件114导通,将通过电容器106、110的串联连接而升压的电压施加到LED116上而使其发光。
来自LED116的光,碰到流入到检烟空间的烟的粒子而被散射。该散射光在由作为光接收元件的光电二极管120进行光接收而变换为微弱的光接收信号,由光接收放大电路122将其与发光驱动同步而放大后,输入到MPU118,进而通过AD变换而变换为光接收数据。如果该光接收数据超过规定的火灾电平(level),则使报警输出电路124动作而输出火灾报警。
图6是将另一报警器的发光驱动电路与MPU一起表示的方框图。发光驱动电路100不需要恒压电路,通过电池102对电容量较大的电容器126,充电一定电压。在电容器126上,通过开关元件128而将电容量较小的电容器130串联连接,而且连接了反流防止用二极管132,以使与开关元件128和电容器130的串联电路形成并联。此外,与电容器130串联地连接开关元件134。
在电容器130的二次侧,通过反流防止用二极管136连接电容量较大的电容器138,而且,通过开关元件140和恒压电路142,连接作为发光元件的LED116。
电池102在开关元件128截止、并且开关元件134导通的状态下,通过反流防止用二极管132而将电容量较小的电容器130充电。然后,MPU118切换为使开关元件128导通,使开关元件134截止,在电容器126上串联连接电容器130,利用升压后的电压,通过反流防止用二极管136而重复将电容量较大的电容器138充电的动作。因而,在达到了10秒一次的火灾检测周期时,使开关元件140导通,从而对LED116施加升压电压而使其发光。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电容量较小的电容器130进行重复充电,抑制每一次的电荷的移动量,减小开关元件128、134的电容量。此外,使恒压电路142仅在发光动作时动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7-011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3504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7-179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4:实开平05-008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这样的以往的用于住宅的报警器的发光驱动电路,有以下问题。
首先,图5所示的发光驱动电路100,需要恒压电路104,此外,有电池寿命因恒压电路104的消耗电流而缩短的问题。而且,为了升压动作,需要两个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使用了流过比较大的电流的晶体管等,还有成本较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知机株式会社,未经知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2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亚乙基胺混合物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预切割的可食用片材的散装分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