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3286.X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及川信之;岩本隆;生越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F02M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燃料泵的吸入口上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燃料箱内的燃料利用燃料泵向发动机室送出,而在该燃料泵的吸 入口上设有对燃料箱内的燃料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
并且,已知有在该过滤装置的过滤材料的下面侧设置由树脂形成的骨架部 件的结构(专利文献1),然而,在现有的过滤器中,需要将骨架部件粘接在 过虑材料上或进行嵌入成形,导致在制造上花费时间和劳力。
另外,还有对多张过滤材料进行点熔敷的技术(专利文献2),但是熔敷 点小,且在燃料泵的吸入口之下,存在整体或最内层的过滤材料因燃料泵的吸 引力而变形的情况。该场合会导致对燃料泵的吸入力造成负担,有可能导致对 燃料泵的耐久性带来影响。
专利文献1:DE3609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46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泵的耐久性比现有技术更高 的过滤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过滤装置设置于吸入流体的泵的吸入口上,并且 用由树脂纤维形成的过滤器过滤上述流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上述过滤器 做成袋状并且可在内部空间内使流体流动的过滤部件;形成于上述过滤部件 上,且连通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吸入口的吸引部;以及,使与上述吸引部相对 的上述过滤器熔融的熔融固化部。
与和泵的吸入口连通的吸引部相对的位置由泵形成的吸引力最大,过滤器 向吸引部一侧挠曲,有时发生向该吸引部粘贴的现象。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 方案中,在过滤器的与吸引部面对的位置上设置使该过滤器熔融的熔融固化 部。
由于在该熔融固化部不通过流体,因此从与吸引部相对的位置向泵的吸入 口的直线的流动消失,向泵的吸入口的流体从吸引部周围蔓延并流向泵的吸入 口。
这样,能够降低与吸引部面对的位置上的泵的吸引力,能够抑制过滤器的 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向吸引部粘贴的现象,能够降低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并 提高泵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多张树脂纤维进 行点熔敷而形成上述过滤器,上述熔融固化部比点熔敷部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通过对多张树脂纤维进行点熔敷而形成过滤器, 从而树脂纤维彼此成为一体。由此,位于过滤器的内侧的树脂纤维在内部空间 不会挠曲。并且,使上述熔融固化部比该点熔敷部大。
若加大点熔敷部以及熔融固化部的面积,则导致过滤装置的过滤面积相应 地减小。由于点熔敷部以使树脂纤维成为一体的目的而形成,因此若考虑过滤 面积,则尽可能地小为宜。另一方面,由于熔融固化部以改变流体的流动等为 目的而设置,因此需要某种程度的大小。为此,使熔融固化部比点熔敷部大。
另外,通过用多个树脂纤维构成过滤器,从而能够将流体所含的杂质根据 其粒径有效地去除。而且,通过根据流体改变各树脂纤维的材质、纤维直径等 组合,从而能够扩大过滤装置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固化部以 与上述吸引部相对的部分为中心呈放射线状延伸。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通过将熔融固化部以与吸引部相对的部分为中心 呈放射线状延伸,从而能够相互连接多个直线,因此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情 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器的强度,进一步抑制过滤器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引部的周 围设有确保上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的肋,至少上述熔融固化部的一部分与上述 肋的顶面重叠。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通过在吸引部的周围设置确保过滤器的内部空间 的肋,至少熔融固化部的一部分与该肋的顶面重叠,从而与熔融固化部的一部 分未与该肋的顶面重叠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过滤器的强度,抑制过滤器的 变形。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在上述过滤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熔融固化部的 形状为线、点、圆,将该线、点、圆单独或组合而形成。
若加大熔融固化部的面积,则过滤面积相应地减小,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五 方案中,通过单独或组合线、点、圆,从而能够成为有效地降低过滤器的压力 损失并抑制过滤器的变形的熔融固化部的形状。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由于做成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泵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32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薄膜光传感器的滴定板
- 下一篇:治疗腹痛腹胀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