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4275.3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弓场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1/22 | 分类号: | D04B1/22;D04B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物 编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尤其是涉及使 环状的弹性针织部的旋绕方向相对于另一针织部的旋绕方向斜行,且 能够按照弹性针织部沿其旋绕方向有效地收缩的方式编织的筒状针织 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环状的弹性针织部的筒状针织物,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 的短袜。在该短袜中,在筒状针织物的中途形成有与同一针织物的旋 绕方向平行的弹性针织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筒状针织物的一部分形成螺旋 状的带状片,在该带状片具有比其它部位高的勒紧力的护具或长统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4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6-51921号公报
但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也不能在筒状针织物的一部分形成相 对于同一针织物的旋绕方向斜行的环状的弹性针织部,且不能在该弹 性针织部的旋绕方向具有更高的收缩力。
在专利文献1的短袜中,弹性针织部与其他的针织部平行设置。 因此,在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时,线圈在与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方向(以 下,将该方向称为线圈横列方向,将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一行线圈 列称为线圈横列,将多个线圈横列并列的方向称为接缝方向)在弹性 针织部和其他针织部中是同样的,不能够使弹性针织部在与其它的针 织部不同的旋绕方向上有效地收缩。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护具或短袜中,列举有用成型编织机形成 斜行的带状片的例子。但是,该护具或短袜的带状片的旋绕方向只是 相对于其他的针织部的旋绕方向倾斜,带状片的线圈横列方向和其他 的针织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相同。因此,难以使带状片在其旋绕方向有 效地收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开发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筒状针织物 及其编织方法,该筒状针织物具有环状的斜行的弹性针织部,在其弹 性针织部的旋绕方向上能够有效地收缩。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在 前后方向对向的至少一对针床的横编机来编织筒状针织物,所述筒状 针织物具有:环状的弹性针织部、与弹性针织部的轴方向一端侧的线 圈列接合的第一基底针织部、与弹性针织部的轴方向另一端侧的线圈 列接合的第二基底针织部。而且,该方法的特征为具备以下步骤:
在编织第一基底针织部的过程中,伴随编织的进行,按照编织宽 度变化的方式进行反复编织,编织第一倾斜部的步骤;
与排列于第一倾斜部的开口边缘的线圈列连续而环状地编织弹性 针织部的步骤;
进行与排列于弹性针织部的开口边缘的线圈列连续而编织第二基 底针织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伴随编织的进行,按照编织宽度变化 的方式进行反复编织,编织第二倾斜部的步骤。
在上述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中,排列于第一倾斜部的开口边缘的线 圈列及与弹性针织部接合的第二倾斜部的线圈列的至少一方可以包括 不同线圈横列的线圈,也可以包括同样的线圈横列的线圈。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在前后方向对 向的至少一对针床的横编机来编织。该针织物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 的弹性针织部,其相对于该筒状针织物的轴方向在倾斜的方向上形成; 第一基底针织部,其与排列于弹性针织部的轴方向一端侧的线圈列接 合;第二基底针织部,其与排列于弹性针织部的轴方向另一端侧的线 圈列接合。而且,该弹性针织部具有沿弹性针织部的旋绕方向的线圈 横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进行编织宽度变化的反复 编织来编织第一倾斜部,由此,能够使第一倾斜部的开口边缘的线圈 列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轴方向倾斜排列。因此,与该开口边缘连续而 形成的弹性针织部也可以按照具有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轴方向倾斜的 线圈横列的方式进行编织。另外,在该弹性针织部进行编织宽度变化 的反复编织而形成第二倾斜部,由此,能够使与第二倾斜部的弹性针 织部的接合部位的线圈列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轴方向倾斜排列。其结 果是,虽然是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轴方向倾斜的环状的弹性针织部, 但是,能够形成具有沿其自身的旋绕方向的线圈横列的弹性针织部, 能够使该弹性针织部沿其自身的旋绕方向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4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亮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及照明系统